在旁邊烤肉店紅色大店招的映襯下,義氣烤肉麗都店清雅的門臉在夜色裡幾乎不被察覺。
推開門,一個被高高支起的極具藝術感的黑色暖爐頓時讓冰涼的身體安頓下來。走上幾步臺階,一個金屬色的吧檯長長地圍出一個溫暖的空間,燈光暖黃。酒吧旁邊,十餘張黑慄色桌子錯落有致,皆坐滿了人在吃飯,卻極安靜。音樂若有若無地流淌著。每一張桌上燭火搖曳。不時有客人進進出出,老外頗多。
27歲的Henry手託菜品從二樓下來,身形瘦長,筆直,臉上帶笑,一招一式都是西式服務生的優雅和周到。
他是臺灣人,家在臺北,畢業於臺灣真理大學,學的是會計。義氣烤肉是他們一家三兄弟共同的作品。
4年前,義氣烤肉的第一家店開在雙井。其後的四年時間裡,這一品牌擴展到三裡屯、麗都和石佛營。
這一切,源於Henry的大哥和大嫂。「大哥在北大念法律,嫂子是韓國人,在清華念金融。兩人平常喜歡吃美食。臨畢業時,想到了做餐飲。」
Henry大嫂的娘家在韓國是開烤肉店的,「傳統的那種,有煙囪、鐵板。」
有一次,大哥和大嫂回韓國,「大哥就感覺到,在北京,韓國烤肉也是做傳統的比較多。他在美國上的高中,喜歡那裡的酒吧文化和洋氣的東西,就有一個念頭,說可不可以琢磨一下,把韓式料理帶到一個新的層面?」
2010年,義氣烤肉雙井店開張,Henry和二哥加入進來。三兄弟起過很多店名,「後來覺得臺灣江湖上講義氣,『義氣』這個名字很酷。另外,覺得客人來家裡吃飯,大家分享共同的空間,那我們提供的東西,包括口味、環境、消費都要夠義氣,所以最終起了『義氣烤肉』這個名字。」
三兄弟對義氣的定位是「餐吧」。「這不單純是一家烤肉館,它有韓餐,有臺灣美食,也有酒水。在當時,北京沒有這樣的店。」
因為是餐吧,義氣在排風上做了新的嘗試。「一般的烤肉館都做上排風,義氣是下排風,管道從下面走。這樣就不會感覺熱,而且沒有味道,不像烤肉店。」
在菜品上,義氣也做了很多改良。「韓國傳統烤肉都是醃肉,但是我們家的醃法不太一樣。我們沒有請師傅,都是我們自己研製的。」
Henry和兩位哥哥到韓國見習過,「知道傳統的醃製法是怎樣的。大哥和二哥在美國念過書,很接受那邊的東西。現在來到北京,本身又是臺灣人,所以就把這些地方的飲食特色融進來,融合成今天義氣的味道。」
「讓大家接受點新東西,我們的目標是這樣子。現在,義氣也改變了一些人對韓國燒烤的看法。」 Henry笑得快活。
義氣的招牌是牛仔骨。烤好的牛仔骨肉嫩味濃,既有叉燒的甜,也有肉乾的嚼勁兒,再配以三種不同蘸料:水果醬油、大粒的海鹽和包飯醬,令很多食客回味無窮。「這道菜從開店時就有了,到現在,幾乎每桌都有一盤牛仔骨。」
義氣的石鍋拌飯也顛覆了之前的做法和味道。「比較美式,因為加入了芝士,拌起來不油,搭配拌飯裡的辣椒醬,融合得很好,特別香,大家都很喜歡。」
臺灣香腸也令一些食客驚豔。「那是我們手工做的。因為我們很懷念臺灣香腸,所以就自己做。」
來北京四年,Henry喜歡上了北京,但也很想念臺灣。「臺灣地方小,人與人之間會很近。」
Henry曾經和一個客人聊過臺灣和北京的不同。「臺灣比較像小池塘,裡面有青蛙,有魚,有水在流,很多東西看得清楚,大家都知道。北京像一條大河,一直在流,你流到哪個支流,不知道,有哪些生物,它們在哪裡,你也不知道。」
但是Henry知道,義氣,將會讓他在北京這個城市,停留得更久。
地址:朝陽區將臺西路19號院3號樓11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