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彭博商業周刊發布了一份報告,詳細介紹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流程,以及新工廠發布的第一批圖片。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不僅得以一窺Model 3的生產流程細節,關於備受矚目的產能問題,也能得到一定程度解答。
據現場觀察人士描述,6月初某個周二下午,Model 3的生產線一切平靜。特斯拉剛停工了一周,並在此期間增設了新的生產線,在塗裝車間發生火災後又改善了通風,並檢修了工廠裡的機器。但在一系列改變之後,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突然之間,數十個機器人開始瘋狂工作。它們拿起門板、焊接窗飾、進行測量等等,「機器舞蹈」讓這家工廠變身成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所謂的「外星無畏艦」(Alien Dreadnought)——這個外號取自二十世紀初一種戰艦的名稱,不一樣的是前面加上了「外星」。
特斯拉已經傾盡全力,大規模生產Model 3汽車以扭虧為盈。但是,到目前為止,工廠的機器人協作還是不太平穩。加州弗裡蒙特工廠的流水線時常中斷,不斷有機器和人類接受訓練,再訓練,或者被替換。如果特斯拉無法讓機器運轉正常,那麼它將會成為自動化非理性繁榮所帶來危險之典型案例。但另一方面,如果成功,特斯拉或許可以顛覆汽車行業。
自去年7月開始交付Model 3以來,特斯拉一直未能實現其產能目標。第一個重要挫折發生在內華達州裡諾市生產電池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軟體缺陷導致機器人出現故障,使得汽車電池不得不靠人工組裝數千電池單元。自此之後,產量穩步增長。馬斯卡在周二告訴股東們,公司進展順利,將於6月底實現每周5000輛汽車的產能目標。
特斯拉說,目前沒有任何放緩生產的單個問題。但是,嚴重依賴自動化和新的生產方式帶來的很多小問題需要一一解決。馬斯克認為,一旦流程微調結束,公司可以為生產的速度、精確性以及可擴展性設定新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