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第一個把棒球帶到了日本?

2021-12-10 後廠村體工隊
「他們需要這樣一個棒球亞當,然後創造了這個亞當,那就是霍利斯。」斯科特·巴爾科姆說道。

西奧·巴爾科姆和羅斯·巴爾科姆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幾個西裝革履的東方面孔站在他們家門口,其中一人走上前,謙遜而正式地,用日語向坐在搖椅上的老太詢問這是哪戶人家,而另一人則站在牛棚前,莊嚴而拘謹地,觀察西奧和羅斯的父親擠奶。就好像一群大洋彼岸的外交官連夜飛到華盛頓籤署經貿協定、卻被飛機扔進了緬因州的大農場一樣。

時年六月,緬因州農場的午後分外悶熱,其中一人甚至在趴在門廊上打盹,但這群日本人連領帶和外套也不願摘下,他們好不容易等來了翻譯。巴爾科姆一家張著大嘴,抱著驚奇、猶疑,和些許受寵若驚的心態將他們迎進客廳,這群人抬起被跨洋航班和時差折磨得夠嗆的眼皮,鄭重地遞交了一份邀請函,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訪問日本,宣揚他們的曾曾曾叔父——霍利斯·威爾遜——將棒球引入日本的偉大功績。

曾曾曾叔父?巴爾科姆家的客廳裡是掛著幾張泛黃的、積滿灰塵的畫像,但這個家族從19世紀繁衍至今,幾乎沒人知道霍利斯·威爾遜是何人、長什麼摸樣。他們請來最年長的親戚,讓他們辨認威爾遜有沒有鬍子、頭髮有多長、究竟做過什麼。最後,他們發現,這群素昧平生的日本人,比他們自己更了解這位一百年前的祖先。

霍利斯·威爾遜出生於1843年,他剛參加完南北戰爭,就離開了農場和滿目瘡痍的美國本土,以「御僱外國人」的身份前往同樣百廢待興的日本——當時的日本剛被美國的黑船撞開鎖國的鐵鏈,從幕府末年到明治時期,有數千名外國人前往日本當顧問。威爾遜就是其中一員,他在第一番中學,也就是如今的東京大學,擔任英語教師。

後面的故事就非常明晰了:1873年,威爾遜一邊教授英語,一邊教學生打棒球。一是強身健體從娃娃抓起,二是想在異鄉尋找故鄉的感覺。棒球從英國傳到美國北部,又因為南北戰爭而傳到美國南方一樣,小小的棒球就像一顆種子,飄過11000公裡,在這個狹長的島國安家落戶。看著學生們在土質操場上揮棒跑壘,威爾遜不禁想起了他與第12緬因兵團的戰友們在鐵絲網邊打球的時光。

事實上,很難說霍利斯·威爾遜就是日本棒球界的播種人,當時有數千名外國人在日本當顧問,帶過去的棒球種子可能有數百個之多。但運動的跨地域傳播本身就像一嘴吹起一片蒲公英,人們一度以為軍官道爾布迪是美國棒球的原點,但他本人從未承認,歷史學家也很快推翻了他。威爾遜可能也是如此,但無論如何,由他執教的第一番中學棒球隊在歷史上留下了註腳,威爾遜本人也參加了一場「洋人對日本人」的棒球比賽,最終威爾遜幫助「洋人隊」以34-11擊敗初出茅廬的本土選手——其中可能就有其他外教帶出的球員。

除了一大批人引進來之外,還有一大批人走出去。19世紀七八十年代,相當數量的亞洲留學生赴美留學。在檀香山,日本、中國、菲律賓人等亞洲面孔也頻繁出現在校級棒球聯賽的賽場上。就在威爾遜引入棒球的同一年,日本留學生牧野仲顯也將棒球帶回了本土(同樣在史冊留名的還有日本工程師平岡弘)。掛著棒球的蒲公英隨著輪渡、火車、戰爭和純粹的熱愛滿世界飄蕩,最終在這片地狹人稠的土地上,開出了別樣的花朵。

平岡宏和他的球隊

和美國一樣,日本棒球迅速在校園開枝散葉,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日本學生們迅速形成了自發的梯隊體系。木棒揮擊球體的聲音響徹每片操場,早稻田大學和應慶大學之間的比賽甚至跨出了校園,引發了兩隊球迷間的罵戰,最終官方不得不停辦大學棒球比賽。

但官方的封堵無法阻擋民間揮棒的熱情,四年後,三所大學組成棒球聯盟——雖然其中的早稻田和應慶大學依然不能打比賽,兩隊只能隔著明治大學虛空過招,直到11年後,三校聯盟擴為六校,這兩支隊伍才被允許正常交手。

由於缺乏賽馬票那樣撬開官方管制的稅收槓桿,棒球場地過大、所需人員較多、社會影響不可控等問題,就成了棒球職業化的攔路虎。從1874年到1921年,棒球一直處於玩票階段,辛苦拉起來的職業隊伍也因為缺乏收入最終解散,日語中的棒球寫作「野球」,也恰是當時日本棒球界的寫照。

但是地下的火勢已經開始蔓延,突破地表也只是時間問題。

身為1930年代的棒球明星,貝比·魯斯見過了很多大場面:數萬人的露天球場因為他的一次全壘打而陷入瘋狂,孩子們奮不顧身地將棒球塞過圍欄讓他籤名.但在1934年10月,當他帶領一群MLB最出色的球員登上「日本皇后號」郵輪,啟程前往日本,他也不會想到迎接自己的是怎樣一番場景——50萬日本人擠滿了東京的街道,等待並慶祝這位美國棒球手的到來。

「日米大野球戰」的海報貼滿城市的每個角落,在海報上,貝比·魯斯頭頂紐約洋基隊的經典棒球帽,下面用漢字和片假名寫著「野球王」三個字。於是熱愛棒球、慕強好勝的觀眾們,就如潮水般湧入球場。

美國棒球明星隊和全日本最頂級的(業餘)棒球手們打了18場比賽,從東京的明治神宮,到神戶的甲子園球場,就像1992年夢一隊的布道之旅,所到之處,美國球星們的班車都被人潮、鮮花、海報和棒球堵得動彈不得。而貝比·魯斯本人則騎著馬,穿越東京主城區,他手握韁繩和美日兩國的國旗,所到之處,「貝比·魯斯」的喊聲響徹雲霄。

美國棒球夢之隊理所當然地贏下了全部比賽,魯斯本人也在比賽中打出了13支全壘打,這一行為甚至激怒了現場的日本觀眾。

不過這種憤怒只是短暫的不和諧音,日本人被最高水平的棒球賽所吸引,被日美較量的噱頭所刺激,民族自尊和運動熱血衝撞交融。在其中一場比賽中,日本棒球隊只輸給MLB明星隊一分,與50年前11-34的懸殊比分相比,這個結果極大提振了全民信心,也恰好迎合了當時日本的主流思潮和行動綱領,於是,日本職棒聯賽應運而生。

21世紀初,當時的日本駐美大使加藤三良就表示:「沒錯,1934年的棒球巡迴賽確實是日本職業棒球的強大助力,我稱之為『貝比·魯斯效應』,他那年的表現讓棒球死忠粉和普通球迷都大為興奮。」

這位加藤三良,也曾擔任過日本職棒協會的專員。

1934年可稱是日本職業棒球的元年,而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讀麥新聞的社長正力松太郎。為了決心引出地火,建立真正成熟的棒球職業化體系,他連續兩次邀請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全明星隊走訪日本,除了自然產生的民間熱度之外,他還發動讀賣新聞的宣傳機器,把「日本隊vs美國隊」的報紙發到每個角落(在那張貝比魯斯的海報頂端,就是讀賣新聞社的小字)。

巡迴賽一個月後,讀麥新聞贊助的讀麥巨人隊成立,並順勢成了日本職棒圈歷史最悠久、榮譽最多的強隊。三個月後,阪神虎隊成立——這兩隊之間的較量也成了日本最經典的體育敘事情節。再往後,職業隊伍如雨後春筍,職棒聯盟也一口氣誕生了兩個。職業化引發商業化,至此,場地、人員、秩序、社會影響,就都不再是問題。

貝比·魯斯的光環過於耀眼,以至於在數年後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士兵往往會高喊「讓貝比·魯斯見鬼去吧!」來刺激對面的美國大兵。而美國國防部甚至想過邀請貝比·魯斯前往關島,用無線電廣播的方式說服頑固的日本殘軍投降。

貝比·魯斯最終沒有去關島,太平洋小島上的日軍在無線電裡聽到的,只有日本天皇的投降聲明。但日本職棒依然在戰後春風吹又生,並作為鼓舞人心的方式,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時至今日,日本身價最高的十位運動員,有八人都是棒球選手。

還是回到霍利斯·威爾遜,和他百年之後的家人們。

無論有多驚訝,巴爾科姆一家人都為這位祖先感到自豪,並欣然接受了日本方面的盛情邀請,斯科特·巴爾科姆、凱特·桑伯恩夫婦,帶著西奧和羅斯兩個小女孩,從緬因州的大農田,飛到了他們的祖先曾經待過的日本。

一下飛機,巴爾科姆一家就受到了國賓一般的禮遇,「我們所到之處,全都有司機、翻譯和陪護人員跟隨,我從未想過會有攝影師隨行,東道主不顧一切地想讓我們開心,每頓飯都是九道菜。「西奧在日記裡寫道。

理所當然地,這趟旅程在豪華與貼心的同時,還伴隨著各種會面與出鏡:日本職棒協會官員、職業隊伍代表、熱情的棒球迷,以及最後的高潮環節——2001年的日本高中棒球錦標賽,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甲子園。

2001年的甲子園註定與眾不同,在全場5萬名觀眾的注目禮中,巴爾科姆一家進入場邊的」皇家包廂「,朝著每支進場的高中棒球隊揮手致意。隨後,一架直升機拉著煙霧,從球場上空飛過,扔下一顆以日本國旗作為降落傘的棒球。棒球剛落地,西奧和羅斯這兩個小女孩就跑到場地中央,舉起棒球和降落傘,跑過本壘,交給場地邊等候的開球者:日裔美籍太空人若田光一。

若田光一是日本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同樣是棒球死忠粉,他在二十多年前的甲子園參加過全國大賽,也曾經乘坐奮進號和發現號太空梭,把棒球帶進太空。」日本人覺得,從霍利斯·威爾遜到宇宙飛船,棒球繞過了整整一個星球,走了一大圈,最終回到了這裡。「西奧說道。

太空人用標準的投球姿勢扔出棒球,擊球手也打出了一個完美的安打,安靜的球場瞬間沸騰,人們高舉紅色喇叭筒,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巴爾科姆一家則繼續享受非同尋常的待遇,經常有路邊的球迷攔下他們、索要籤名與合影。甚至在開幕式當天輸掉比賽的球隊,也在賽後找到他們,留下熱情洋溢的合影留念,就好像上世紀的日本人見到貝比·魯斯那樣。

開幕式之後,霍利斯·威爾遜和當年的貝比·魯斯一樣,入選了日本棒球名人堂,巴爾科姆一家也帶著一塊沉甸甸的獎章回到緬因州的家,他們在家裡開闢了一塊專門的角落,來紀念威爾遜和這段夢幻般的旅程。不過除此以外,巴爾科姆一家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羅斯·巴爾科姆後來表示:」我們骨子裡並不習慣這樣的旅程,我們不該對此誇誇其談,也不該讓自己成為創世神話的一部分,人們並不是對我們的家庭感興趣,他們真正在意的是這段國際關係本身。

2002年,仙臺市在八岐山動物園豎起了貝比·魯斯的雕像,在1934年,魯斯就是在這片地方,打出了日本巡迴賽的第一個全壘打。時至今日,貝比·魯斯依然被日本人視為」棒球之王「。駐美大使加藤三良感嘆道:」單單是這樣一個事實,就足夠讓人驚訝稱奇了。「

棒球已經成為全日本的國民運動,阪神虎隊的隊歌甚至成了當地婚禮的必選曲,到底是誰第一個把棒球扔到日本?日本人決定不再糾結這種問題,他們需要為這種龐大、狂熱、洋溢著青春熱血與回憶的運動找到一個明確的起源,來完善整個敘事情節,構築屬於每個人的精神球場。這裡面自然摻雜著對強者的好慕,對民族自豪感的追求,當然,無論其中有多少複雜的歷史與心理原因,對棒球這項運動本身的熱愛,始終是這股洪流的底色與歸宿。

「他們需要這樣一個棒球亞當,然後創造了這個亞當,那就是霍利斯。」斯科特·巴爾科姆說道。

想與後廠村體工隊的編輯作者談笑風生嗎?

歡迎加入VIP讀者交流群!

請添加微信:hcctgd163

相關焦點

  • 【棒球新聞】「奧運棒球縮為七局制」?日本棒球界熱議奧運棒球改革
  • 甲子園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棒球文化
    直至今日棒球已經成為了日本人酷愛的體育項目,即便是足球也無法撼動它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地位。基於棒球在日本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像學校的操場、住宅區的綠地上經常看到孩子在練習棒球,他們中間有不少人的夢想是當一名職業選手。
  • 【日本棒球】2015日本職棒季後賽今日開打
  • 長沙啟樂棒球體驗日活動預約!!【轉發即送棒球】
    棒球運動被稱為「個人英雄主義」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完美結合,是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主流運動,受到各年齡段人群的喜愛。青少年參與棒球運動可以鍛鍊身體、促進手眼協調、培養專注力和耐心、提升把握機會的能力、形成團隊協作的意識、增強抗壓抗挫折的能力。
  • 【棒球新聞】日本前奧運主帥:奧運棒球不適合職業球員,可設U-23年齡限制
  • 【棒球知識】2015日本職棒選秀會介紹
  • 108歲高齡棒球迷夢想:參加日本巨人隊開球儀式
    108歲高齡棒球迷夢想參加日本巨人隊開球儀式。
  • 日本網紅:日本最美棒球運動員
    現年24歲的加藤優是一名90後,出生於神奈川縣秦野市,她自小已經對棒球有濃厚興趣,一直以成為職員棒球員為目標。
  • 日本職業棒球隊發生群聚感染 七場比賽被迫緊急取消
    日本12支職業棒球隊在臨時召開的實行委員會會議上宣布,由於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的7名選手及相關工作人員共10人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所以決定取消原定於
  • 竭力在本屆奧運開幕式上尋找一點棒球的存在感
    小編我靜靜地數了一下有可能派出棒球隊出徵下一屆的東京奧運會的國家。,並且從 2009 年開始公布男子棒球與女子棒球的世界排名。由於 WBSC 名下的賽事涵蓋少棒至成棒,故此世界排名實為「全年齡層」、「整體棒球實力」之綜合指標。 )儘管新增項目不受到奧運規範10500名運動員人數限制,但東京奧運一下新增5項目,就將增加474位運動員,而所有費用將由主辦奧運城市負擔,因此,奧運棒球參賽隊伍難達到國際棒總要求的8隊,很有可能以6隻隊伍出戰。
  • 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 棒球領域TV全程直播!敬請鎖定(附賽程表)
    2015年世界棒球12強賽(2015 WBSC Premier 12)於2015年11月8日到11月21日於臺灣與日本共同舉辦,為首屆世界棒球12強賽(WBSC Premier 12)。本屆賽事由2014年年終「世界棒壘球聯盟棒球世界排名(WBSC Baseball World Rankings)」前12名的國家獲得參賽資格。
  • 勵志 | 漫畫般的棒球生涯-姜建銘
    看到漫畫「棒球大聯盟」第六季的最後一集的時候,當時已經站上MLB巔峰的吾郎,因為手部受傷動手術的關係,必須要跟他的絕招「霹靂無敵快速球」說再見,看到這裡的時候,原本以為光榮退休回到日本,傳遞對棒球的熱情,會是個還不錯的結局。
  • 【國際棒球】美國奪得2015年U18棒球世界盃冠軍,寫下三連冠霸業
    9月6日,在大阪甲子園球場舉行的第27屆U18棒球世界盃冠軍戰中,美國以2:1戰勝地主隊日本,拿下本屆比賽冠軍。比賽因雨推遲,比預計時間晚了10分鐘才開球,略顯溼滑的場地對雙方的守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賽一開始,雙方前兩局都受制於對方投手的壓制,互交白卷。直到第三局美國隊進攻時,日本先發投手佐藤世那出現致命的傳球失誤,美國隊趁機先下1分;雖然下一位打者被三振出局,但在兩齣局二壘有人的緊張狀況下,美國的4棒AMDITIS適時敲出右外方向安打,美國再添1分,以2:0暫時領先。
  • 中韓籤署棒球合作備忘錄 共推兩國棒球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球中心主任、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雷軍,恆達聯合投資(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文與韓國棒球委員會總裁具本綾出席籤約儀式並在備忘錄上簽字。  中國棒球協會是中國棒球項目的管理職能機構,韓國棒球委員會是負責管理韓國職業棒球的機構。
  • VOA慢速 | 日本年輕棒球選手獲贈"泥土"安慰獎
    Young Japanese Baseball Players Take Home Special Prize: Dirt日本年輕棒球選手獲贈「泥土」安慰獎High school baseball players in Japan, some in their final year, missed their 2020 play season because of
  • 2014年年末巨獻棒球電影----KANO
    預告活動消息:Forward棒球隊也會在上海為各位主辦2015,十一月份在臺灣所舉辦的世界年臺灣日本殖民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的臺灣電影,由馬志翔執導的長片。片名KANO取自嘉義農林棒球隊之簡稱「嘉農」的日語讀音「KANŌ」,其電影背景是描述1931年大日本帝國下的臺灣,一支由原住民和日本人、漢人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原本實力貧弱一勝難求,但在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指導之下,拿下全島冠軍並遠徵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會的故事。
  • 棒球英豪激戰正酣,美日迎來最強對決
    點擊棒球 一鍵關注世界棒球相關賽事新聞、資訊。關注本帳號即可進入棒球論壇。
  • 在昆明「玩」棒球(圖畫昆明)
    他說,棒球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在美國、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等地非常流行,目前已進入北京、上海等內地一線城市,專業選手可以打到45歲,業餘的打到60歲都沒問題。  「你看,那個穿37號運動服的孩子是臺灣來的,他很喜歡打棒球,但在昆明只有我們這裡可以打。那邊那個印度小夥烏登是師大的留學生,特別喜歡運動,就來跟著我們一起打棒球。」易超指著場上奔跑的隊員介紹。
  • 棒球|8月29日,會成為中國棒球史裡程碑的一天...嗎?
    ▲北京體育大學學生,校棒球隊隊員問:我曾參與臺灣棒球轉播,發現臺灣體育文化與我們不同。不一樣的點在於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棒球場,每個棒球場都有很多觀眾席。而大陸的棒球場幾乎都是用於選手,沒有考慮觀眾的存在。場地的問題,更多是希望像臺灣那樣有觀眾觀看,不僅在於讓人喜愛棒球,更重要在於了解棒球、懂棒球,有興趣走近棒球。作為北京體育大學都沒有一個棒球場,打棒球都要跑到清華大學。
  • 飛揚兄弟棒球俱樂部2016年暑假新動向「菊島杯」國際少年棒球錦標賽
    「菊島杯」國際少年棒球錦標賽是臺灣最大的國際少年軟式棒球交流賽事,2015年有50多隻隊伍參加,分別來自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