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君的政治課-國際篇》第9章第3節:石油輸出國組織!總進度:51/60。
1960年的9月14號,當時世界上小有名氣的5個產油國在伊拉克開了個會,一致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的剝削,維護石油收入,會上這5個成立了一個組織,名叫「石油輸出國組織」,組織名字的英文首字母拼起來叫做「歐佩克」,這5個創始國分別是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所謂鐵打的歐佩克流水的成員國,60年來成員國進進出出,目前共有13個成員。因為這個是賣油國成立的一個組織,所以組織的最高追求是讓每個成員國都能最大限度地賺到錢,為此歐佩克經常要把13個成員國召集到一起開會,開會的議題不外乎兩個:我們到底是要提高價格增加收入呢?還是要降低價格打擊同行?
歐佩克之所以能這樣任性地討論,原因它曾經的原油儲量加起來超過了全世界的70%,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算是擁有了控股權,一旦成員國同時增產,全球石油市場立馬供大於求導致油價下跌;如果成員國一起削減產量,全球石油市場很快缺貨導致價格上漲。也就是說,歐佩克左右國際油價的方法,就是通過調節石油的產量來實現。
(歐佩克在維也納的總部大樓)雖然歐佩克最早是在伊拉克成立的,但是它們卻把總部安頓在了以公立出名的瑞士,然而瑞士卻以這個組織太不正式為由不接受它,5年後歐佩克不得不把總部遷往了奧地利的維也納,一直保留到現在。雖然在大家的印象裡歐佩克是個中東石油組織,但是它的總部卻在歐洲的維也納,不在動蕩的中東。
在歐佩克的內部構造裡,最高權力機構叫做「歐佩克成員大會」,組織內最重要的事兒都由成員大會決定,比如是否要吸納新成員,是否要提高產量或者降低產量等等。成員國大會每年開兩次,開會的時候各國能源部長帶著自己的秘書和隨從們過去參加,並且每一項議題都要確保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才能發通知執行。
每年開兩次會頻率有點低了,這在有些年份就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因此歐佩克的構造裡還有一個常設機構,叫做「歐佩克決策理事會」,在成員國大會的閉會期間,理事會就全權負責組織的一切工作,歐佩克還有個叫做「秘書處」的部門,專門執行大會和理事會的決策。
很多國際組織成立以後,其初衷和目標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難能可貴的是歐佩克一直不改初心,它堅守著讓成員國利潤最大化的這個追求,可以說走的雖然遠但是沒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不過能堅守這一點是一回事兒,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兒,畢竟組織的隊伍不那麼好帶,而且石油市場的權力遊戲也一直在變。
(以下省略2500字…………)
參考資料:
陳騰瀚.歐佩克 內部派系之爭的原因、影響及走向
富景筠.俄羅斯與歐佩克 :競爭與合作的複雜關係
維基百科詞條:歐佩克、石油危機、頁巖石油
其他書籍和網絡資料
■本課程屬於付費內容,只更新前三分之一供大家免費試讀試聽,完整版60期99元。
■欲獲得完整版的同學,請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點擊「在看」
感謝支持,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