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燕郊,轄區內只有8個村莊,3.3萬人口,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京東小鎮。但截至2016年,中國人口特大鎮前10名榜單發布,燕郊以常住人口75.0萬位列全國第一,燕郊地區人口的特點具有流動人口多,城鄉人口交錯,人口年齡結構呈兩極化,往返奔波於北京城區和燕郊兩地的年輕人和常駐燕郊的老年空巢人群佔據人群的大多數。
短時間內人口的劇增,帶來的是配套設施和服務的短板,健康、養護等醫療健康服務體系面臨新的挑戰。
縱觀我國的人口結構,我國已進入老人國,呈現「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增速加快、空巢化加快」等特點。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城市,甚至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而這種家庭模式下的居家養老條件明顯的缺位,同時我國的養老設施和服務在數量和結構明顯供不應求。
有數據統計顯示,全國各類註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多達31833個。機構、社區等養老床位合計達到58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27.5張。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為50到70張。同時養老機構護理人員不到30萬人,缺口高達1000萬。
中國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位於京東燕郊經濟開發區燕達國際健康城內,是一座集養老、康復於一體的綠色生態老年養護基地,目前70歲以上老人佔90%,急需針對高齡老人的專業醫學照料。
傳統醫療觀念下,高齡老人全身罹患的疾病可能多達幾十種,且多為長期帶病生存。由於老年共病的存在,治療上瞻前顧後,顧慮重重。不僅花費巨大,而且耗時良久,效果也往往並不令人詬病,而其中心血管疾病更是佔了非常大權重。
此情此景,老年患者「個體化」精準醫療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如何對老年患者「量體裁衣」,採用極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將對老年患者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中國燕達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合作共建取得了長足發展。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盧長林教授作為我院心臟中心主任,為中心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短短的幾年內將燕達醫院心臟中心建設成為京東地區的心血管診療基地,代表心血管診療水平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由接手時期的幾乎零基礎發展成為年介入量1000餘例,急診冠脈介入量超過70例,在諸多方面已經與北京城區的三甲醫院並駕齊驅。
燕達醫院心臟中心主任盧長林教授
盧長林教授同時任職民主建國會中央人口醫藥委員會副主任,在學術領域上更是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對老齡化之下中國老年患者的疾病現狀和預防、治療情況有著更加深入的見解,每周五上午,盧長林教授將於心臟中心門診開設老年精準醫療門診,為大家解惑答疑,制訂更加個體化的精準診療方案。(報導:徵程 任陳富珍)
諮詢預約:40089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