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堡奇人》[美]菲利普·迪克
豆瓣評分:7.7,喵叔評分:8
試想一下:假如,二戰中德國和日本打贏了這場戰爭,結果會是如何?
那時候的世界,肯定跟我們現在的樣子完全不同。也許蘇聯會從世界上徹底消失掉;也許美國會被德國跟日本瓜分;也許德國人和日本人之間也在勾心鬥角;也許有人會寫一本小說,講述「假設二戰中美國跟英國贏了,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高堡奇人》設定 - 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瓜分)
沒錯,這些就是菲利普·迪克在《高堡奇人》一書中所描寫的場景。在這本書裡,美國人對日本人唯唯諾諾,低聲下氣,猶太人要隱姓埋名,絕不敢出現在德國的勢力範圍內。倒是來自中國的《易經》被奉為圭臬,被稱為「五千年的集體智慧」,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德國人飛上了天,佔領了太陽系;日本人在地球上大肆擴張領土,立穩了腳跟。希特勒患上了老年痴呆,鮑曼垂垂老矣,戈林、戈培爾和海德裡希爭奪著權力,同時又不忘壓制日本,隨時準備給他們來點「驚喜」。
賣古董的商人,德國的反間諜,法西斯的情人,製造贗品的高手,日本要人,在小說中相繼出現。每個人都著墨不多,難以稱為「主角」。整個故事鬆散、凌亂,沒有單一的線索,似乎小說刻畫的是群像,而不是單獨的一個人。
唯一的另類,是一個住在城堡裡的人,他寫了一本《蝗蟲成災》,在他的書裡,美國和英國打贏了二戰,而德國和日本輸了。
對嘛,這才是真實的歷史。
可是,等等,再仔細看,《蝗蟲成災》中的歷史跟我們的歷史還是不太一樣:在這本小說裡,英國和美國瓜分了蘇聯,又鬧起了矛盾,最後英國把美國消滅了。
好傢夥,這也不是真實的。
(《高堡奇人》劇照 - 田芥給自己算卦)
那麼我想,肯定有人會問,這個只寫了寥寥數筆,最後一章才露面的人,為什麼我會注意到他?
很簡單,因為這本書的書名,「住在高堡裡的人」,指的就是他啊!他才是全書的主角。他給這本書帶來了一點新鮮感,從虛構中虛構出一個看似「真實」的世界。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真實」,真的有意義嗎?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廢話嘛,當然有意義啊!可是,仔細思考,我又覺得,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兩個一樣的Zippo打火機,只因為其中一個在羅斯福遇刺的時候在他口袋裡(當然,是小說中的那個世界),因此就價值連城;兩把一樣的柯爾特點四四手槍,因為其中一把在美國內戰的時候開過槍,因此另一把就成為了「贗品」。
那又如何?
「贗品」這個詞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真品」這個詞也沒有說明什麼。
就像書中創造的這個世界,還有書中的書中創造出的世界,孰假?孰真?假的壞在哪裡,真的又好在哪裡?
在現實中,美英法和蘇聯把德國一分為二;在小說中,德國和日本把美國拆得七零八落;在小說中的小說中,美國和英國又在蘇聯各自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
哪個更好呢?
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的另一本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還有去年大火的美劇《西部世界》,那些仿生人、機器人,那些「贗品」,跟「真品」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是個辯不清的哲學命題。
(《高堡奇人》劇照 - 製作贗品槍的弗蘭克)
菲利普·迪克的小說大概都是這樣。我們把這些小說稱為「科幻」,因為在他的年代,這些都發生在未來,小說中都含有一定的科學幻想。可是,迪克的小說,跟其他人又大不一樣。
他不像《神們自己》那樣寫外星人,不像《三體》那樣寫宇宙和恆星,那些是典型的「硬科幻」;他也不像《1984》那樣寫極權,不像《使女的故事》那樣寫未來,那些是赤裸裸的政治小說。迪克所寫的,是包裹在科幻外殼下的哲學小說。
他寫人的自我意識,寫真實的意義,寫了很多讓人思考、卻怎麼也想不出答案的問題。這才是他的小說的魅力所在。
————
菲利普·迪克的作品被影視化的很多,好看的也很多,比如本·阿弗萊克主演的《記憶裂痕》,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少數派報告》,都是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的。《高堡奇人》沒有被拍成電影,卻拍了四季連續劇,最近幾年也算是非常熱門了。等有空的時候我會找來看看,並且,等以後有空了,我還會繼續讀他的小說。
☆ 往期好書◎牆裂推薦 ☆:
熱愛生活,用心讀書。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和我一起讀書。書房裡有很多好書喔~
公眾號:喵叔書屋(meow74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