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昨日被黑色「妖霧」籠罩 兇手原來是它
鄭州被籠罩在黑霧中
鄭州遇「平流霧」,上空晴朗,城市被黑霧籠罩。
□記者 朱琨 實習生 申曉 文 記者 許俊文 攝影
核心提示|昨日,一則鄭州驚現「平流霧」汙染帶的新聞見諸網絡,網友紛紛大呼「到底是什麼鬼」。大河報記者向監測專家求證,除了汙染絕對值的存在,還有季節更換、日夜交替的雙重逆溫層這個「大鍋蓋」搗的鬼。
現象 城市如被「妖霧」籠罩
昨日7時開始,鄭州市的空氣品質指數AQI急劇上升,重度汙染天氣持續兩個小時,到9時才回落至中度汙染。更讓網友驚奇的是鄭州東南區域出現黑色「平流霧」,一個碩大的鍋蓋籠罩在城市上空,「鍋蓋」的上方晴空萬裡,「鍋蓋」下方的城市如被「妖霧」籠罩。
昨天,大河報記者就此現象採訪了環保監測部門,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連續多日的穩定天氣,使得汙染物已經沉積到一定程度,最關鍵的是,在汙染物可能進行交換釋放的情況下,又遭遇了本年度換季時期的最強逆溫層。高層熱空氣像鍋蓋一樣把地表冷空氣層「燜」進「鍋」裡,導致低層空氣中積累的汙染物無法向高層釋放。
那麼,最強逆溫層是如何形成的?由於鄭州這兩天氣溫升高,暖溼空氣水平移動至寒冷地表時,受低溫地表的影響,低層空氣迅速降溫,而上層空氣因離地表遠降溫少,於是在近地面層形成逆溫,這種逆溫現象,氣象學上稱為平流逆溫。
在逆溫層以下,空氣冷卻而達到飽和,水汽凝結從而形成霧,再加上無法釋放的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汙染物,於是近地表形成了霧霾。對此,專家解釋說:「在有汙染物的前提下,自然是有霧就有霾。」
破解 強對流天氣才能消除
那麼,對此現象如何破解?上述專家表示,除了進一步砍掉汙染物排放絕對值,還需要等到強對流天氣,如果當天天氣晴好有風,汙染指數會下降。
該專家提醒市民,一般清晨6時至8時是平流霧活動的高發期,在此階段不要劇烈運動。
名詞解釋
◎逆溫層: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平流霧:暖溼空氣移到較冷的陸地或水面時,因下部冷卻而形成的霧。通常發生在冬季,持續時間一般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