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看一篇文章,裡面提出乘坐高鐵時,購買二等座的比例要遠大於一等座,甚至商務座的比例也要大於一等座。這就奇怪了,如果說二等座是性價比比高的話,那為什麼對於商務座的認同感也要比一等座的要強呢?今天給你一個不太標準的答案。
2.首先,從布局上看,一等座每排是4個座位,二等座是5個,而且一等座的前後面積比二等座要大,一等座的成本要比二等座高出60%左右。所以,一等座的票價也比二等座的高70%-80%,是比較恰當的。
3.問題在於心理的敏感度。通常而言,人們對於數字的敏感度要大於對純感官性的感受的敏感度。因為數字的變化是可見的、直觀的,而感受性的變化卻是不易察覺的,如果沒有對這種感受進行量化比較,或者感受在還沒有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夠敏感的。
4.所以,當二等座的票價提高70%-80%時,這個數字的變化引起了你的心理敏感。而同步的,乘坐舒適度提高60%卻不足以引起了你的心理敏感,你就會認為購買一等座「不值當」。相反,商務座雖然價格比二等座高很多,但是乘坐感受較之二等座卻是質的提升。因此,一等座的認同感要低於二等座和商務座。
你看,儘管價格和服務成正比,但是價格和乘坐體驗的敏感性變化不相對應,才讓一等座「人氣」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