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五月的一個早晨,派出所接到報案,一名村民被打死在家裡。
因為案發的居民家附近正在拆遷,附近的居民都已經搬走了,除了這家之外,旁邊都是建築工地。
警方趕到時,死者孫友誠躺在樓梯上,現場血跡噴射得到處都是。
從受害者死亡的情況看,兇手的力氣很大,而且反覆重擊死者後才造成他的死亡。
在謀殺時重擊對方二十多次,兇手很可能對死者懷有仇恨之心。
死者的身上和兇手留下的血足跡中,都發現了泥沙。
孫友誠是當地著名的養蟹大戶,住家的樓和養蟹場是連在一起的,加起來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
因為已經是住習慣的老房子,加上面臨拆遷,房子根本沒有裝修的打算,泥沙不是出自自家。
因為附近就是建築工地,警方懷疑泥沙可能是從那裡帶來的。
警方在現場發現了許多血足跡,從血足跡的分布來看,兇手在現場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並反覆來回走動。
房間都有被翻動的跡象。
結合泥沙與翻動的痕跡,警方初步推測是入室盜竊後被主人撞見,繼而引發殺人。
孫友誠生前曾是當地一名退休教師,家中同時還辦起了養蟹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當地都是出名的。
因為低處偏僻地帶,而且周圍沒有其他居民了,警察走訪一圈後,沒有找到有利的人證。
現場遺留下的少量證據,是僅剩可能的突破口。
法醫驗屍後,推斷出了可能的案發時間。
根據死者的衣著,當時他很有可能是在午休。
儘管死者當時已經六十一歲了,但因為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還是很好的,而兇手在殺害他時,幾乎處於壓倒性優勢,很有可能兇手的體型力量更勝於他。
死者最後倒下的地方,有大量噴射性血跡,證明是最後被打死的地點,而且死後屍體並未被移動過。
發現死者的是他的妻子鬱俊芳。
在案發之前的那天,鬱俊芳吃過飯便離開了家,晚上也沒有回來,案發時家中只有孫友誠一個人。
第二天鬱俊芳回到家,發現家門打開,意識到不對勁,進門就發現了孫友誠的屍體。
驚慌失措下,鬱俊芳叫來了孫友誠的妹妹,兩人一同報了案。
而現場發現的泥沙,家人都說不知道來源。
因為建築工地外來人員很多,而且具有不穩定性,警察懷疑是外來人員作案。
除了死者身上的泥沙,其他的泥沙都出現在血足跡附近。
經過檢測,證明泥沙很有可能是由兇手帶來的。
而在孫友誠家的副樓上,也發現了兇手徘徊的足跡。
副樓上的足跡並不是血足跡,很有可能出現在案發之前。
通過副樓的足跡分布,推測出兇手當時走到了有利於觀測主樓情況的最西側。
花生芝麻小小酥,花生醬+芝麻的奇妙組合,好吃又營養。
滿88元包郵(偏遠地區除外)
喜歡的話,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