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社的內容傳播載體
轉載本報原創內容須獲書面授權
不少市民可能都聽過「飢餓營銷」這個詞,在網際網路銷售方面,小米手機正是憑藉這種模式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搶購熱潮。但同時,也讓不法分子伺機開展新的詐騙。近日,開平市人民法院就審結一宗利用小米手機「F碼」進行詐騙的案件,5名90後男子因詐騙63名被害人金額多達23萬餘元,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4萬元。
據了解,小米手機「F碼」最初是為了感謝對小米有突出貢獻的用戶特別開設的購買通道,有了「F碼」就有等於有了優先購買權,隨時都可以去官方網站購買小米手機,無需在搶購中爭得「頭破血流」。這樣的「特權」自然也給了不法分子鑽空子的機會。
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間,丘某峰等5名被告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在百度貼吧上發帖、留下QQ聯繫方式及淘寶網註冊店鋪的方式,以虛假出售小米「F碼」、代購物品、支付「出庫凍結款」、支付操作延時金等為手段,要求對方支付款項,共謀後多次有分有合地對網際網路上不特定的人群進行詐騙。待被害人將款項轉入被告人購買的支付寶帳號後,被告人通過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在ATM機提現。
據了解,被害人一般都很想購買小米手機,但怎麼也搶購不到「米粉」。在網上無意中看到被告人在賣小米F碼,心動之下就添加了被告人的QQ,通過QQ聯繫,雙方迅速以30-70元等的價格成交。一開始,被告人要求被害人先把錢打到被告人支付寶上,再把F碼給他。雖然被害人已經意識到了這樣有風險,但F碼的價格畢竟不貴,就算是假的損失也不大。迫切想得到這款手機的衝動使被害人顧慮不了這麼多了,很快完成了交易。
被害人收到了F碼後慢慢地放下了戒備心,開始一步一步陷入對方的騙局。被告人通過向被害人推送網址連結,進入淘寶代購小米手機的店鋪,誘導被害人拍下心儀的小米手機,之後以先收到購機款才能到小米官網上代購手機為由,要求被害人先確認收貨。最後,又以小米官網懷疑被害人是「黃牛黨」,凍結了其購機款為由,再次騙被害人支付解凍款或出庫金數千元。就這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5名被告人通過類似的方式,相繼騙取了63名被害人金額合共233641元。
對於網絡購物必須謹慎對待,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為QQ好友,不要輕易點擊陌生人推送的購物網址。在沒有收到貨的情況,切勿輕易點擊「確認收貨」。如果賣家提出需額外支付「解凍款」或「出庫金」等不符合常規的要求,切勿相信。一旦發現被騙,應保存證據,立即報警。編輯:梁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