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合方當歸芍藥散治崩漏

2021-02-12 傷寒溫病經典

盛某女,37歲,月經淋漓不斷8天,月經淋漓不斷8天,月經12月2日五天走了,正常。12月27日來至今沒有走,鮮血,無汗不怕冷。脾氣急,多夢,入睡困難;平時手涼,近兩天手熱,下腹部壓痛,大便有點稀,尿黃,小腹涼,舌淡白苔薄。右脈寸浮關遲沉。

西醫診斷盆腔積液,雙側卵巢囊腫,子宮內膜還厚!

處方:烏梅丸合當歸芍藥散加減:

烏梅15克,黨參15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黃連6克,黃柏6克,附子10克,炮姜6克,川芎6克,白芍20克,澤瀉10克,地榆15克,炙甘草6克,五劑日一劑,

二診:患者反饋一劑血止。現在月經沒有了,偶爾有一點褐色分泌物,無汗怕冷,多夢,入睡困難,平時手涼,尿黃,小腹不涼。乏力心煩愛生氣,小腹痛好了,肚臍周圍還有壓痛。舌淡紅齒痕明顯。

改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太子參15克,黃芪15克,麥冬10克,地骨皮15克,蓮子心5克,茯苓15克,山藥15克,扁豆15克,車前子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五劑日一劑

按:本案初診脾氣急煩躁多夢,小腹涼,大便溏,舌淡白苔薄,顯然寒熱錯雜,屬於厥陰病。因此烏梅丸加減,其中連柏清熱瀉火,附子乾薑溫陽,炮姜尚能止血,烏梅柔肝斂肝,黨參益氣扶正。因為腹痛壓痛,符合仲景描述,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二診舌淡紅,陽氣來復,不能再溫改清心蓮子飲治療多夢。另外合芍藥甘草湯治療腹痛,算是臨床治癒。

打賞隨意!

相關焦點

  • 一個古方:當歸散
    婦科聖藥當歸,既補血虛,又祛血瘀,配善在氣分行走的羌活,苦燥溫通,氣味雄渾而善散,舒而不斂,升而能沉,在人體內能降能升,可防補血的同時滯邪,助邪。同時,羌活還是有名的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藥,無論感冒風寒,還是風寒溼痺,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都可採用。產婦體虛所致的怕冷怕風,骨節酸疼等,用它當然好啦。
  • 劉渡舟:桂枝芍藥知母湯,治類風溼關節炎!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 【看本草中國 說養生故事】婦科良藥用當歸 養血補血賽人參
    其中用到了一味藥,叫做當歸。  四物湯出自《和劑局方》,有調和榮衛、滋養氣血之功效,用來治療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妊娠宿冷等症。  方中用藥為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黃。其中當歸補血兼以活血,熟地則以補血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氣,芍藥斂陰養血,從而使補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破血,補中有散,散中有收,成為治療血證要劑。
  • 千方百劑:當歸活血湯
    【處方】 當歸身 升麻各3克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18克 川芎12克【處方】 當歸(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
  • 過年「當歸」了,你回到「熟地」了嗎?
    當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記載:「當歸生隴西川谷,二月八月採根陰乾」,其效用為「止嘔逆,虛勞寒熱,下痢腹痛齒痛,女人瀝血腰痛,崩中,補諸不足」。李時珍曰:「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自古以來,當歸一直用作婦產科要藥。
  • 偏方秘方:加味清胃散漱服治頑固性口腔潰瘍
    處方:黃連(杵碎)6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當歸6克,銀花20克,連翹20克,射幹15克。主治:頑固性口腔潰瘍。
  • 千方百劑:當歸白朮湯
    【處方】 白朮 茯苓各90克 當歸 黃芩 茵陳各30克 前胡 枳實(麩炒,去瓤)甘草(炙)杏仁(麩炒,去皮,尖)各60克 半夏(湯洗七次
  • 醫案:當歸苦參丸加潔爾陰治好了我的頑固性溼疹
    先是嘗試給我妞治感冒等小病,再來是用溫膽湯治相公的腳氣,之後又自學推拿緩解我媽的腿疼,期間雖然也有失敗過,但總體來說還算不錯。但我後背的那大塊頑固性溼疹卻一直沒能治好。剛開始,家人不同意我自治。我只好去醫院,然後醫生說是過敏,就給開了息思敏,結果是吃了就好,停了就發。後就是吃吃停停這樣翻來覆去地折騰了一個多月,不但沒見好,反倒面積更大了。
  • 當歸:氣血來歸!
    這個謎語很生動地描述了一位丈夫長期外出的婦女那種期盼的心情,也給人們一種印象,當歸這味藥是專門針對女性朋友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傅青主女科》中所載80首方,其中用當歸的方就有54首,這也體現了當歸為「婦科聖藥」的特點。如月經至期不來,或久不受孕,可與白芍、川芎等配伍,組成溫經湯;若產後腹痛、惡露不盡,可與桃仁、紅花、乾薑、川芎等配伍,組成生化湯;如身瘦不孕,可與熟地、當歸補血填精為主,輔以白芍、山萸,組成養精種玉湯。當歸入藥部位不同,功能也有差別。
  • 特效秘方:「胃病通治散」有效率98%!_失眠秘方 有效率100
    書刊、網絡上各種治胃病的偏方數不勝數,自己卻一個也不敢去嘗試,生怕吃錯藥,引起大胃病。患者最理想的治療就是一劑藥方「包治百病」,既能省下醫院做檢查的費用,又免去在醫院排隊所浪費的時間。這種方法真的有麼?是不是天方夜譚?其實,「一藥治百病」本就是庸醫所為。但單從治胃病的中醫角度來看,這種方子是有的。
  • 氣血雙補-當歸黃芪黨參烏雞湯-常喝秋冬不怕冷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經】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溼痺痛,跌扑損傷。黃芪:【性味】甘,溫。【歸經】歸肺、脾經。
  • 醫案:獨活寄生湯治風寒溼痺的功效
    處方:獨活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防風10克,細辛5克,川芎,熟地,當歸,白芍,桂枝,茯苓各10克,杜仲15克,牛膝10克,威靈仙10克,人參15克,甘草5克,三劑。每天服一劑,一劑煎二次,第一次三碗水煮剩一碗,第二次二碗水煮剩一碗。服藥第二天就能起床,第三天基本痊癒了。吩咐以後不能再喝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