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當歸身 升麻各3克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18克 川芎12克
【處方】 當歸(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各15克 赤芍藥 白芷 威靈仙各9克 肉桂3克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服。
【功效與作用】 主勞役痢,下痢純血,腰背酸楚,脅肋作痛,肢體倦怠,嗜臥食減,勞重即發。
【處方】 歸尾、黃耆、沒藥、川芎、蒼朮、熟地、生地、赤芍、蒺藜、紅花、香附、牛膝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驚振內障,或後生人患雲翳小小,陰看不大,陽看不小,不見三光者。
【處方】 當歸8分,赤芍藥3分,甘草3分,紅花3分,桂心3分,乾薑3分,枳殼3分,生地黃1錢,人參8分,柴胡8分,桃仁泥3分。
【功效與作用】 傷寒挾血,無頭痛、無惡寒,止身熱發渴,小便利,大便黑,語言無倫,神志昏沉,如見鬼祟。
【用法用量】 方中諸藥用量原缺,據《傷寒六書纂要辯疑》補。《張氏醫通》有茯苓,無人參。
【處方】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紅花、紫草、黃芩、黃連、大黃。
【功效與作用】 痘之毒火入於血分,灼傷陰血,痘體乾枯。
【處方】 當歸、赤芍、川芎、牛膝、紫蘇、生地、烏豆、蒲黃、桂心、乳香、沒藥。
【功效與作用】 被物撞破外障,撞久血滯不散,無疼痛。
【處方】 當歸4錢,川芎2錢,白鮮皮2錢,銀花3錢,白芍3錢,蒺藜3錢(炒),防風2錢,大貝3錢,荊芥穗2錢(炒),白芷3錢,青皮2錢,甘草1錢,地膚子3錢。
【功效與作用】 眼瞼瘙癢,猶如蟲行,不紅不疼,癢無定時,兩眼胞帶黑暗色,視力稍減。
【臨床應用】 賈某某,男。素日身體衰弱,頭暈耳鳴,忽覺兩目癢極難當,針藥罔效。經餘診治:六脈短澀,惟少陰為甚,面帶黑色,精神恍惚,此陰陽將脫之證。以本方加黃耆1兩,黨參8錢,棗仁3錢,連服4劑,癢雖愈而黑色不退。隔數日又癢,再服前方無效。後聞此人不數日而亡。書之以為後車之戒。
【處方】 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藥1錢,紅花1錢,紫草1錢,生地黃1錢5分(取汁更良)。
【各家論述】 色紫為血熱,色枯為血滯。熱者涼之,枯者澤之,調血之道也。是方也,生地黃,涼血之品也;當歸、川芎、赤芍藥、紅花、紫草、滑血之品也。涼者性寒,滑者質潤,氣利而已。
【處方】 當歸、川芎、荊芥、薄荷、芍藥、紅花、甘草、牡丹皮、桔梗、防風、山梔、黃芩、連翹、白芷各等分。
【用法用量】 加生薑1片,細茶1撮,水煎,食後溫服。
【處方】 當歸1錢,芍藥1錢,撫芎1錢,桃仁(去皮尖)1錢,紅花5分,牡丹皮3分,香附3分,烏藥3分,枳殼(去瓤)3分,青皮3分,官桂3分,乾薑(炒黑)3分,甘草3分。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公號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山河中醫網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我們將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