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
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
以我們熟悉的磚頭為例,
傳統的燒磚窯不僅能耗高、效率低,
而且對環境和空氣也造成了很大的汙染。
近年來,磚瓦行業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一直在加快創新,各種新型建材也層出不窮,目前我們在市面上能看到很多用建築垃圾、粉煤灰、陶粒等材料製成的環保磚。但是。。你造麼??現在,你的尿也可以用來制磚了!
是的,你沒看錯。不久前,有一群腦洞突破天際的老外就另闢蹊徑,用「人尿」做成了磚頭。
這個令人髮指的成果,就是由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研究團隊公布的 bio-bricks。
相信很多娃看到這裡跟我一樣是懵逼的:「難道尿路結石還能結成磚塊了?」
你想多了童鞋!bio-bricks 的研究人員模仿的其實是大海珊瑚的形成方法,也就是用微生物誘導碳酸鹽沉澱, 說白了,造磚材料使用的是生物質。
生物質廣義上包括了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為食物的動物及其生產的廢棄物。
去年的時候,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也使用了一種生物質——處理後的汙水作為造磚成分製造出了一種新型磚。研究人員從兩座汙水處理廠收集了三種不同的生物固體樣本,並使用它們製造出生物質固體含量分別為10%、15%、20%和25%的磚塊。
而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製作 bio-bricks 時,先在沙子上培養一種特定的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泌出尿素酶;
接著研究人員將尿液與它們混合。為了製成這塊磚頭,研究人員專門從南非開普敦大學工程學院裡一個特製的小便池裡收集了人類尿液。這種帶有塑料漏鬥和收集槽的小便池無需消耗水,也無需連接到傳統的汙水管道來運行。每公斤尿液可回收11.23±1.3 g固體肥料,固體肥料回收後的剩餘液體通過微生物碳酸鹽沉澱法就可以生產生物磚。
據說第一塊磚足足用了上百人的尿液(約30L)才成功!這種不辭勞苦不畏惡臭的科研精神真素催人淚下~
在疏鬆的沙子中生長的細菌產生的脲酶可以分解尿液中的尿素成分並生成碳酸鈣,也就是所謂的石灰石;
當越來越多的碳酸鈣沉積在一起後,就會將沙子粘合成想要的磚狀。寒來暑往,經過不停的耕耘與實驗,一塊人尿磚頭終於誕生了!看研究人員這喜悅的表情,代表著團隊實驗已經獲得成功了~
首先,它的形狀可任意改變。
只要對沙粒進行誘導,就可以讓它形成矩形或柱狀固體,以適應不同的建築需求;
其次,它的硬度也可以隨意改變。如果你想要一塊比普通磚更硬的磚塊,那只需通過延長細菌的作用時間就可以實現了。細菌培養的時間越長,最形成大的磚就越堅固。
第三,這項工藝還有著顯著的環境效益,因為它可以在室溫環境下使磚塊成型。別忘了,普通磚塊需要在1400℃的磚窯中燒制,期間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人尿生物磚就沒有這個問題。
研究團隊也表示,他們將繼續優化製造過程,爭取讓尿液在未來成為「液體黃金」。
毫無疑問,這種生物磚的問世標誌著廢物回收領域的一種創新式轉變。如果未來這種磚能經過建築施工的種種考核,那用尿液制磚沒準會是以後的方向。。嗯~ 環保這下是環保了。。
但用它蓋的房子就不怕有騷味麼?
還有,
哥們我說你手裡還拿著一塊是幾個意思??
編輯:李楓
來源:視覺動物們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微信18516600808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