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青島市13歲的小博文不慎從5樓墜落受傷。救治過程中急需救命血的信息在微信、QQ群傳播開來,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熊貓俠」們接力獻血,這當中有還在哺乳期的媽媽,也有從臨沂乘車300公裡趕來獻血的熱心人。由於當時小博文要動手術,後期還需要兩百到三百毫升紅細胞和不定量血小板,因此這場愛心傳遞一直在延續,直到小博文完全脫離危險為止。
3月2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了《「熊貓血」少年安危牽動青島市民心》的報導。
小博文的安危讓我們揪心,市民們的愛心讓我們感動。稀有血型的群體常常會因為自己的血型特殊而感到擔心。
今天小鐵就給大家來說說這些稀有血型。
1、血型是由特定的遺傳物質決定的,一經確定就不會自行改變。至今人類已發現了35個血型系統,超過300種血型抗原。當某些個體紅細胞表面攜帶的血型抗原與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同時,他的血型就成為了稀有血型。
2、當人體發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時,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於造血器官功能障礙,使不成熟的紅細胞大量進入血流。這些不成熟紅細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質或減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會發生改變。
隨著血型血清學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已將所發現的稀有血型,分別建立起了稀有血型系統,常見的稀有血型有以下幾種:
1、Rh血型: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有Rh陽性和陰性兩種,我們常聽到的「熊貓血」就是「Rh陰性血」。
2、P型血:我們每人的紅細胞上都有P、P1,或P、Pk抗原,P型血的人紅細胞上沒有3種P抗原,即P的「裸型」。這種人的血漿中含抗PP1Pk的抗體,所以會凝集幾乎所有人的紅細胞。1951年世界上報導的第一例P型血是一位女性胃癌病人。
除了以上兩種稀有血型,還有MNSSU、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統。
1、專家建議,稀有血型者最好在平時身體健康時,能志願去血液中心無償獻血,通常半年一次的獻血周期對人體是沒有影響的。這樣,當有病人需要時,可以實現稀有血型的互助。
2、趕緊收藏全國稀有血型庫存一覽表吧:
圖表資料截止於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