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正是大航海時代。荷蘭著名的東印度公司進行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利潤十分可觀。但以當時的航海條件,僅憑一葉輕舟在海上航行數萬公裡,隨時可能遇到風暴、海難、疾病等情況,一旦船隻出事則人財兩空,遠洋貿易蘊涵著巨大的風險。
於是便出現了以股份公司的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投資者以股票的形式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股票面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納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股份面向所有人,不只是貴族,還有平民,政府也入股,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
這樣當船隻安全返回,所有投資人都能獲得分紅,而萬一船隻失事,大家分攤損失倒也不吃力。
不出所料,投資者趨之若鶩。
阿姆斯特丹有幾個商人在小酒館喝酒聊天,一位商人無意中提到馬上要購一批香水到法國銷售,但上個月買了不少東印度公司股票,手中資金不足,早知道就不買了。
「
「
幾個朋友商量了一下,提議說正好他們有些現金,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把股票轉讓出來,他們將以稍稍高出銀行利息的價格買入。
商人欣然答應。就這樣,幾個商人做成了世界上第一筆股票交易。
商人們意識到買賣股票是一種不錯的融資渠道,於是定期到小酒館進行這種股票交易,而且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形成定期的交易模式。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1602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比倫敦交易所早200年,比紐交所早了206年。
1602年,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立。
那麼起初荷蘭民眾何以信任東印度公司而願意把錢交給它呢?不僅僅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公司股東,更因為荷蘭人有誠信的傳統和文化。歷史上就有荷蘭船商寧可餓死病死、犧牲數人生命,而不動用客戶的食物和藥品的例子。
可以說,荷蘭人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
Neso China是荷蘭高等教育界在中國唯一官方代表機構,致力於為有意留學荷蘭的中國學生提供相關的信息和服務。
更多關於荷蘭大學、英文授課課程、獎學金等留學荷蘭資訊,歡迎前往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