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上臺後,在兩屆任期中,一直在大力推進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
以TPP為例。
TPP的前身,原本是由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
限於四國的經濟體量,這份協定最初在國際社會上並不起眼。可是,在美國橫插一腳後,事情開始發生變化。
短短幾年中,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個國家,先後宣布加入TPP。
除了積極拉攏其他國家加入以外,美國還大幅修改了協定內容,試圖重新改寫全球貿易規則。
當時,奧巴曾公開表示,TPP協定由美國主導,確保不讓中國書寫全球貿易規則。
協定達成後,如果中國選擇不加入,就可能被排斥在國際大循環之外,重新回到加入世貿組織之前的處境。
而如果中國選擇加入,就需要遵守美國制定的新規則,犧牲一部分經濟上的自主權。
可以這麼說,兩份協定給中國帶來的潛在風險,比川普轟轟烈烈發動的大規模貿易戰還要大。
2016年2月4日,TPP12個成員國正式籤署協定,中國陷入兩難之中。
然而,還沒等中國做出決定,歐巴馬下臺了,繼任者是川普。
川普就職後籤署的第一份總統令,就是退出TPP,而TTIP的談判也陷入僵局。
換言之,歐巴馬政府辛苦努力八年,一夜之間,川普就帶領美國回到解放前。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歸根結底,是因為兩人背後的利益團體不同。
比如說,TPP將會幫助美國金融資本加速擴張,製造業資本卻會受到衝擊。而中低收入的製造業工人,是川普最重要的票倉之一。
川普競選時,就表示要退出TPP,以爭取他們的選票;當選後,川普自然要履行承諾。
02
今天和大家聊起這件舊事,一個重要原因是,還有不到一個月,美國大選就要來了。
當下,有很多人在議論,川普連任,或是,拜登當選,究竟哪種情況對中國相對「有利」。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願意投川建國一票,因為親眼見證了他在任4年,如何一步步撕裂美國,帶領美國再次走向「偉大」。
然而,上文提及的事情,讓我願意投拜登一票。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知道,將中國視為首要威脅,不擇手段進行打壓,這在美國精英階層中已經成為共識。
無論是誰當選,這個大方向都不會變。問題在於,具體要如何打壓中國,美國精英們意見並不一致。
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以中國現在的綜合國力,美國動手打壓,必然要付出沉重代價。
更重要的是,打擊方式不同,承受代價的利益團體就會不一樣。
對我們來說,拜登當選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美國政策失去連續性。
站在拜登身後的的,將會是另一批利益團體,其訴求和當前這一批有很大不同,打擊中國的方式也會隨之變化。
有一點很明確,政策如果朝令夕改,其效果必然會大幅減弱。
總結來說,我不在乎誰當美國總統,但是我很樂意看到,美國總統每四年換一位,共和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
如果像現在這樣,一黨掌握眾議院,一黨掌握參議院,不斷內耗,那就更好了。
中國仍處在高速發展中,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拖得越久,對中國越有利。
Ps: 話說回來,但川普感染這件事,進一步穩固了他的基本盤,還掙到不少同情分。川普很可能會再次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