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SlashGear報導, 天文學家已提出很多解釋宇宙加速膨脹的模型,而暗能量是其中一種潛在解釋。然而一種新的理論聲稱暗能量甚至可能不存在。
俄羅斯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IKBFU)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為說明宇宙為何膨脹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這並不違反萬有引力定律。
天文學家在大約一個世紀前提出了宇宙膨脹學說,而在最近的幾十年中,人們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加快。但是,膨脹速度的加快呈現出一個謎團—根據引力定律,這種膨脹究竟發生了什麼?
天文學家已經提出了暗能量作為可能的解釋。宇宙不僅僅是被形成恆星、行星等的普通物質所充滿,還有可能存在一種神秘而獨特的「暗能量」,其充滿了宇宙的大部分,從而解釋了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膨脹如何發生。。
來自俄羅斯的最新研究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理論:類似於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的一種排斥可能正在太空中發生,助長了宇宙膨脹的加速。這種影響可能暗示著宇宙的某種「邊界」,儘管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並不意味著宇宙在某個地方突然結束。
相反研究人員表示,宇宙可能具有一種使這種過程成為可能的三維「複雜拓撲」。IKBFU的Artyom Astashenok是最近提出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解釋說:
……基本上沒有「暗能量」,但有一種宇宙邊界的體現。您可以與地球進行類比。地球與宇宙的區別在於,在第一種情況下,我們處理的是二維空間,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處理的是三維空間。
什麼是卡西米爾效應?
卡西米爾效應(英語:Casimir effect)是由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卡西米爾(Hendrik Casimir)於1948年提出的一種現象,此效應隨後被偵測到,並以卡西米爾為名以紀念他。
其根據量子場論的「真空不空」觀念——即使沒有物質存在的真空仍有能量漲落,而提出此效應:真空中兩片中性(不帶電)的金屬板會出現吸力;這在經典理論中是不會出現的現象。
這種效應只有在兩物體的距離非常之小時才可以被檢測到。例如,在亞微米尺度上,該效應導致的吸引力成為中性導體之間主要作用力。
事實上在10納米間隙上(大概是一個原子尺度的100倍),卡西米爾效應能產生1個大氣壓的壓力(101.3千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