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美國禁酒令頒布之後發生了什麼?

2021-02-23 學翼國際集團

On January 17, 1920, six armed men robbed a Chicago freight train. But it wasn’t money they were after. Less than one hour after spirits had become illegal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he robbers made off with thousands of dollars worth of whiskey. It was a first taste of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Prohibition. 

1920 年 1 月 17 日,六個全副武裝的男性 搶劫了一輛芝加哥的貨運火車, 他們的目標卻不是為了錢。 當烈酒在美國全境被禁的 一小時之內, 價值數千美金的威士忌被劫走。 這是禁酒令頒布後帶來的 第一個出人意料的後果。 

The nationwide ban on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alcohol in the United States came on the heels of a similar ban in Russia that started as a wartime measure during World War I. But the view in the Western world of alcohol as a primary cause of social ills was much older. It first gained tractio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s new populations of workers poured into cities and men gathered in saloons to drink. 

這個在美國全境禁絕酒精生產和銷售的決定 可以追溯到一戰期間, 作為戰時措施, 蘇聯頒布過的一個類似的禁令。 但在西方世界裡, 酒精早已被視為社會弊病的源頭。 這種論調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 開始日漸風靡。 當時成群的勞工湧進城市, 聚眾飲酒。

By the 19th century, anti-drinking groups called temperance movement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arts of Europe. Temperance groups believed that alcohol was the fundamental driver behind problems like poverty and domestic violence, and set out to convince governments of this. While some simply advocated moderate drinking, many believed alcohol should be banned entirely. 

到了 19 世紀,反飲酒組織的 「禁酒運動」(temperance movements) 開始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萌芽。 禁酒組織相信酒精是 貧窮、家庭暴力等問題的元兇, 並致力於向政府傳達這一信息。 儘管一部分人倡導適量飲酒, 但多數人深信酒精應該被徹底禁止。 

These movements drew support from broad sectors of society. Women’s organizations were active participants from the beginning, arguing that alcohol made men neglect their families and abuse their wives. Religious authorities, especially Protestants, denounced alcohol as leading to temptation and sin. Progressive labor activists believed alcohol consumption harmed workers』 ability to organize. 

這些運動受到社會各界領袖 廣泛的支持和資助。 女性組織從一開始 就活躍地參與其中, 聲稱酒精讓男人 無視家庭並虐待配偶。 宗教領袖,特別是基督新教教徒, 還曾公開發聲,認定酒精 是誘惑和罪惡之源。 進步勞工活動家相信 飲酒有損工人的組織能力。 

Governments weren’t strangers to the idea of prohibition, eith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white settlers introduced hard liquors like rum to Native communities, then blamed alcohol for disrupting these communities— though there were many other destructive aspects of their interactions. The American and Canadian governments banned the sale of alcohol to Native populations and on reservation land. 

政府對這種禁令同樣不陌生。 在美國和加拿大, 白人殖民者為當地原住民 引進了朗姆酒等烈酒, 然後將這些社區 受到的破壞歸罪於酒精—— 儘管這些毀滅性打擊 是由殖民者的其他行為造成的。 美國和加拿大政府 禁止了向美國原住民、 以及在原住民保留地內賣酒的行為。 

American temperance movements gained their first victories at the state and local levels, with Maine and several other states banning the sale and production of liquor in the 1850s. In 1919 the 18th Amendment to the US Constitution banned the manufacture, sale, and transportation of all alcoholic beverages. 

美國禁酒運動在各州政府 與各個社區內初戰告捷: 緬因州等其他幾個州 在 19 世紀 50 年代 禁止了酒精的生產與銷售。1919 年,美國第 18 次憲法修正案 禁止了對所有酒類飲品的 生產、銷售,以及運輸。 

The amendment took effect a year later under the Volstead Act. Since the act did not ban personal consumption, wealthy people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stock up while restaurants and bars rushed to sell their remaining supply. 

一年後,修正案的沃爾斯泰德法 (Volstead Act 又稱 「禁酒法」 )生效。 由於法令並沒有禁止個人飲酒, 一些富人趁此機會大量買入飯店和酒吧 急於出售的存酒。 

Workers lost their jobs as distilleries, breweries, and wineries closed down. Meanwhile, organized crime groups rushed to meet the demand for alcohol, establishing a lucrative black market in producing, smuggling, and selling illicit liquor. Often they worked side-by side with corrupt policemen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even bombing the 1928 primary election for Illinois state attorney in support of a particular political faction. 

勞工們隨著烈酒場,啤酒廠 和紅酒廠的倒閉而紛紛失業。 同時,有組織的犯罪激增, 以滿足人們對酒精的需求, 生產、走私、販賣非法酒精 以獲取暴利的黑市漸漸成型。 他們常常與腐敗的警察 以及政府官員合作, 甚至出於對某政治派系的支持, 用炸彈襲擊了1928 年 伊利諾州首席檢察官的選舉活動。 

Tens of thousands of illegal bars, known as "speakeasies," began serving alcohol. They ranged from dingy basement bars to elaborate dance-halls. People could also make alcohol at home for their own consumption, or obtain it legally with a doctor’s prescription or for religious purposes. To prevent industrial alcohol from being consumed, the government required manufacturers to add harmful chemicals, leading to thousands of poisoning deaths. 

成千上萬的非法酒館, 俗稱 」speakeasies「, 開始賣酒。 他們存在於狹窄的地下室, 也出現在裝飾考究的舞蹈大廳。 人們還會在家自己釀酒飲用, 也能憑醫生處方 或出於宗教原因而合法獲取。 為了防止人們飲用工業酒精, 政府要求製造商在酒精中 添加有害的化學物質, 由此被毒死的人數以千計。 

We don’t know exactly how much people were drinking during Prohibition because illegal alcohol wasn’t regulated or taxed. But by the late 1920s, it was clear that Prohibition had not brought the social improvements it had promised. Instead it contributed to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organized crime and was flouted by millions of citizens. At one raid on an Detroit beer hall, the local sheriff, mayor and a congressman were arrested for drinking. 

我們無法獲取人們在禁酒期間 飲酒量的具體數據, 因為非法酒精交易 無人監督,也無需上稅。 但到了 20 世紀 20 年代末, 顯而易見的是,禁酒運動並沒有 帶來預想中的社會進步。 恰恰相反,它變成了腐敗政客 以及犯罪組織的溫床, 並遭到幾百萬群眾的漠視。 在一次底特律啤酒館的突擊檢查中, 當地警長、市長, 還有一位國會議員因飲酒被捕。 

With the star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1929, the government sorely needed the tax revenue from alcohol sales, and believed that lifting Prohibition would stimulate the economy. In 1933, Congress passed the 21st Amendment repealing the 18th— the only amendment to be fully repealed. 

1929 年大蕭條開始後, 政府急需酒精交易帶來的稅收, 相信取消禁酒令會有刺激經濟的作用。1933 年,國會通過了第二十一條修正案, 同時廢除了第十八條修正案—— 這是唯一一個 被徹底否決的憲法修正案。

Members of the temperance movements believed that alcohol was the root of society’s problems, but the reality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while banning it completely didn’t work, the health and social impacts of alcohol remain concerns today.

禁酒運動的倡導者曾經相信 酒精是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 但現實比那複雜得多。 徹底禁絕酒類 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飲酒對健康以及社會的影響 直至今天仍在繼續。 

相關焦點

  • 81年前的今天是什麼日子?美國的禁酒令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編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喝酒的,感恩在81年前的今天禁酒令的解除,雖然說是另外半球發生的事情,但是沒有81年前的今天,怎麼會有波本可以喝呢?也要感謝習大大訪問墨西哥,不然怎麼會有好的龍舌蘭呢!感恩中.8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3年12月5號,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被廢止,意味著長達13年10個月的禁酒令的解除。
  • 細談美國禁酒令
    在禁酒令實施前的最後一個晚上,美國大街上空無一人,哪去了?全美國都喝醉了,有一個反對禁酒的參議員說:「今天晚上,是美國個人自由被剝奪的前夜」這時候我有必要簡單解釋一下禁酒前產生的「幹」與「溼」到底是什麼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許多團體引入了酒精禁令,隨後在法律上的強制實施成為一個激烈的討論問題。
  • 州府慕尼黑市調整發布最新禁酒令
    由於增長較快,慕尼黑調整政策,重新發布最新禁酒令。截至2020年9月11日,德國新冠病例已累計確診258259例,其中單日新增1729例,累計死亡9507例,全國人際傳播指數R為0.95。由於此前頒布的夜間全市禁酒令遭到法院的駁回,慕尼黑市在調整政策後,重新發布最新的禁酒措施。與駁回的禁酒令相比,此次頒布的最新禁酒令較為緩和,將於本周末開始試運行。從今日(周五)晚上開始持續到本周日,晚上23點至次日的凌晨6點,禁止市民在鬧市區飲酒,從晚上21點開始至次日9點,禁止商家銷售酒精飲料。
  • 看歷史:談談美國禁酒令
    所以,這些美國的先賢們大抵都是清教徒,他們帶來的宗教也都是秉持著乾淨純潔神聖的教義來到了這片新大陸。是的,出發點真的沒有錯。他們想著世界上所與人同他們一樣是聖賢,以自己也並不太可能達到的道德標準去約束其他人,這又是怎樣可怖的願景呢?
  • 「墮落之夜的助燃劑」:伊斯蘭教法「禁酒」令始於何時
    但20世紀70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出現的某些伊斯蘭政治派別,推動一些國家從此開始禁酒。從印度尼西亞到突尼西亞的不少伊斯蘭派別仍對禁酒令持有爭議。儘管如此,禁令已然出臺,就像毒品法令那樣,神不知鬼不覺地一錘定音。在美國實行禁酒令期間,幾乎在每個社區都能輕易找到含酒精的飲料,儘管多半是品質低劣且危險的自釀調製酒。
  • 印尼小商店禁酒令昨生效 引發啤酒與旅遊業者抗議
    禁酒基於健康與道德貿易部指出,禁止小型零售商出售啤酒是基於健康與道德理由;近年來印尼未成年少年酗酒有上升的趨勢,一般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未成年少年可以輕易在鄰裡商店購買到酒類。國會議員、全國反酒精運動創辦人伊德裡斯認為,酒精就像是「逐漸殺害我們青少年的機器」。
  • 美國「微信封殺令」又被駁回
    (以下簡稱「九巡院」)發布判決,駁回美國司法部遞交的申請暫停執行微信初始禁止令的動議。至此,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以下簡稱「美微會」)與美國司法部在法庭上的交鋒,已經三戰三勝。據南都記者梳理,9月20日,美微會上訴北加州聯邦法院,申請初始禁止令,要求暫停美國總統川普頒布的「全面封殺微信」的行政命令。美微會在歷經三輪聽證會後,獲得勝訴。美國司法部對法庭初始禁止令的判決表示不服,並於9月25日向北加州聯邦法院遞交動議,請求暫停執行其頒布的初始禁令。
  • 漫畫:什麼是 「眼鏡蛇效應」 ?
    發動群眾合力捕殺眼鏡蛇,讓眼鏡蛇的數量越來越少,群眾又能獲得賞金,這絕對是皆大歡喜的決策。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地政府發現自己被欺騙了,十分生氣,立馬取消了懸賞令:現實世界是複雜和難以預測的,人性在很多情況下也是自私的。
  • 一張照片讓中國家長震驚 瑞典娃4歲能用電鑽當木工
    瑞典孩子4歲就能用電鑽當木工  一張照片讓中國家長震驚了,技術教育課程在國內普遍受擠壓  「你的孩子4歲時在做什麼?瑞典的孩子四五歲時用上電鑽當起木工。」10月19日上午,在南京師範大學召開的2013屆亞太技術教育國際會議上,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專家組組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院長顧建軍展示的幾張國外孩子參加主題活動的照片令在場的中國家長感到震驚。  在國外訪學中,顧建軍發現,世界上很多國家從小抓孩子的技術教育。
  • 美國警察開槍之後會發生什麼?
    「美國警察牛逼」,「見人就能開槍」,「開槍就要打空一個彈匣」這些屁話我們進近看太多了——武力使用是一門學問,不是有槍有棍就能隨便亂用的。那麼開了槍會發生什麼?想不想知道?我們就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事件:2018年7月1日,美國加州聖安娜市,唐納多尼·泰勒(DonadonyB.
  • 美國多地遊行抗議「居家令」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9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9日15時(北京時間20日3時),
  • (backup)什麼是遞解令以及怎麼解除遞解令?
    相信很多朋友對「驅除令」和「遞解令」一定不陌生,這兩者令在中文上意思相近,實際上是有些不同的。早在1997年之前,「驅除令」是頒發給那些在機場或偷渡來美國的船上被抓,並且在上庭後輸了被驅逐出境的人的。而我們耳熟能詳的「遞解令」是指頒發給那些以合法籤證入境,但是後來在美國身份黑掉的人或者那些用任何方式偷渡進美國但是沒有當場被抓,而且在後來的移民案件中還輸掉的人。
  • 美國土安全部連發5令,這次美國又盯上了新疆什麼?
    該機構當天宣布對幾家企業發布「拒絕放行令」,禁止從這些企業進口包括發製品、服裝、棉花和計算機配件等商品。這次禁令的理由,依舊是莫須有的「強制勞動」,以及川普一直宣揚的「美國優先」。美國土安全部公告美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代理專員馬克·摩根(Mark A. Morgan))直言不諱,表明「美國優先」是禁止上述產品進口的另一個原因。
  • 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籌備起訴美國聯邦政府,關於禁止WECHAT的行政令!
    關於發起維護美國微信用戶權益行動的捐款倡議書2020年8月8日川普總統在2020年8月6日頒布了一份總統令,號稱基於國家安全的原因,將禁止在美國境內的人或實體與騰訊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生任何與微信相關的交易。這份總統令等於是在美國境內全面封殺微信。
  • 震驚! 奧蘭多同性戀夜店發生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槍擊案
    就在美國時間本周日、今天(6月12日)凌晨約2點左右, 位於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的一家同性戀夜店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至少已50人死亡,53人受傷,死亡人數預計還將繼續增加
  • 令和:日本的第248個年號
    據媒體報導,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這將是日本第248個年號。公元前140年,中國的漢武帝劉徹用「建元」做為自己的年號,開創以年號紀年的先河。
  • 第一個實施口罩令的城市
    此為喬治亞州第一個實施口罩令的城市。而正在全州進行「戴口罩」(Wear a Mask)之旅的州長坎普(Brian Kemp)周四針對此事表示,不會以法律手段禁止之,他表示現階段沒時間搞「流行病政治」(pandemic politics)。他也再度表示喬州州民不需要法律規範來「做對的事」:即戴口罩防疫。
  • A4腰算什麼,還有更細的!這位女子的腰圍絕對讓你震驚三連~~~
    內容來自【咕嚕話題區 - 網頁發帖】▼大家是否還記得,上一次量自己的腰圍是什麼時候
  • 中國發了「禁韓令」之後,韓國網友的反應是這樣的...
    這兩天網上討論最多的就是廣電的「禁韓令」,大部分網友對這個決定都是舉雙手贊成的~中國網友討論得熱火朝天,韓網那邊也沒消停,昨天開始各家韓媒就一個接一個地發布了
  • 嬉皮士到底是一群什麼人?
    去年我做過一期「禁酒令」專題,前半段歷史,後半段聊電影,一是我有興趣,二是讓觀眾能有點新鮮感。播出後效果還不錯,現在短視頻是主流,但長視頻並未消亡,雖然和動輒上千萬播放的爆款沒法比,但禁酒令這種如此小眾的話題能在B站上有百萬播放,我已經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