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支書,我申請將自家門前的空地改成綠化帶,要得不?」
「要得啊,沒得土地賠償喲。」
「我不要賠償,現在村頭家家戶戶屋門口都有綠化帶,我這塊土壩壩『不合群』,看起不舒服。」
快一年過去了,朱家院子村民朱明生的主動申請讓村支書羅春蘭記憶猶新。
其實,在啟動人居環境整改時,老朱在內的村民並不配合。「我告訴他們改善人居環境政府要出資,村民不需出一分錢,但許多人不相信。」羅春蘭回憶說。
但是,52歲的老黨員丁優福站了出來,主動拿出屋後8分多地建村活動廣場。不僅如此,他還和村民扛河沙、和水泥、鋪地磚,一起參加與建設,不到半個月,活動廣場就建好了。
隨後,社長朱明壽拿出院壩前的田地修建汙水處理池。整個大院子的生活汙水通過管道流入處理池,再經過「厭氧+人工溼地」處理後,排入河流中,過去的「臭水溝」、「臭水凼」消失了。
看到了整改效果,大家動心了。村民陸續響應,許多人主動找到羅春蘭,答應配合參加環境整治,這才有了上面發生的那一幕。
「小家美了,大家更需要我們共同維護。」朱明生還有了一個新身份——金龍村清潔家園志願服務隊成員,只要道路邊、廣場上、公共區域有人亂扔果皮紙屑,他都會上前提醒,勸誡不文明行為。漸漸地,大家的不良生活習慣改變了,家家戶戶廚房廁所整潔無味、農具家什擺放規範、庭院綠化美觀清爽。「環境好,我們覺得很有面子。」朱明生說。
南川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化,激發村民的積極性、參與性,各村(居)因地制宜成立了以鄉賢、老黨員、老幹部、群眾等為骨幹的環境管護志願服務隊,進行義務監督和義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