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煤改氣」致大氣一氧化氮濃度增加—新聞—科學網

2021-02-08 科學網

 

隨著《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國空氣品質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顆粒物質量濃度顯著下降,但秋冬季節仍有重霾汙染事件發生。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大氣分中心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大氣PM2.5中硝酸鹽的比例持續升高,已從2016年成為京津冀大氣PM2.5質量濃度的主控因子,其前體物正是化石燃料燃燒過程產生的氮氧化物(NOx)。NOx主要來自於燃煤和燃油,但是天然氣燃燒過程如果不對NOx加以控制,同樣會對空氣品質造成嚴重危害。

2018年~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中,部分地區採用天然氣代替煤作為秋冬季採暖的主要能源,但「煤改氣」政策對區域大氣汙染的控制效果究竟如何,卻鮮有及時的科學評估。

大氣所研究員胡波課題組博士研究生趙舒曼等利用大氣所河北廊坊地區的香河大氣綜合觀測試驗站,開展了環境六要素、硝酸鹽及氣象要素觀測,結合該地區能源消耗統計數據和京津冀13個城市大氣汙染物數據,分析京津冀區域「煤改氣」政策對秋冬季大氣汙染的貢獻。

兩年採暖期各類汙染物月均濃度     圖片來源:大氣所

研究發現,採暖期廊坊的NOx 平均濃度由2017年的79μgm-3上升至2018年的116μgm-3,而PM2.5、PM10、SO2和CO明顯降低。氣象要素分析發現,2018年採暖期呈現出更有利於汙染物擴散的趨勢,這表明氣象條件的變化並不是NOx升高的原因;進一步的排放因子分析表明,NOx升高並由非由機動車排放造成,NOx日變化的峰值主要在凌晨和早間,正好對應採暖燃燒的主要時段。

兩年採暖期工作日、節假日汙染物濃度日變化     圖片來源:大氣所

此外,12個京津冀的城市中,超過半數城市的NO2在2018採暖期呈現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日變化與廊坊地區相同。「煤改氣」使得廊坊地區2018年採暖季NOx增長52%,同時PM2.5、SO2和CO大約分別下降了9%, 42% 和11% 。

該論文近期發表在《大氣研究》上。

鑑於此項研究,建議相關部門在調整能源結構的同時,應事先考慮汙染物的協同控制,尤其要關注「煤改氣」的同時要加強對NOx排放的控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tmosres.2020.10497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環境部:氣沒到取暖設施不準拆
    取消統一限停產比例,制定錯峰生產時間;氣源電源未落實前,原有取暖設施不準拆…… 知道君今日從生態環境部官網獲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其中提出上述目標和要求。
  • 北京PM2.5今冬不設治理目標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
    2020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北京地區空氣改善不設具體目標。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以及重汙染天氣應對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要求。其中,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求河北省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0萬噸、焦炭產能300萬噸、水泥產能10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
  • 微評 | 從雄安各鄉鎮「煤改氣、煤改電」說起,淺析部分安全隱患問題……
    就在各個鄉鎮坊間熱議是否接到煤改氣或煤改電的通知後,就意味著自己所在村莊將要搬與不搬的同時,昨晚某鄉鎮有一戶村民家中,卻因操作不當,致使液化氣洩漏繼而發生了意外爆炸的突發事件。不可否認,以當下雄安三縣農村現狀來看,採取煤改氣或者煤改電的措施,都是對改善當地環境質量非常有效的一種明智行動,但是由於廣大農村居住房屋的布局一直呈現於隨意而為的亂建模式,使整體村莊在取暖改造中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弊端問題。
  • 【新絳頭條】「煤改電」補貼政策發布!一次性改造補貼2000元!
    依照《山西省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計劃》要求,運城市制定了《運城市2018年冬季取暖「煤改氣」「煤改電」行動方案》,確定今年10月31日前共完成50506戶冬季取暖「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其中「煤改氣」23216戶,「煤改電」27290戶。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昨天的天還挺藍的吧,霾歇了,環保人可沒歇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
  • 走進江蘇氣專項 | 大氣中氮氧化物來源與環境影響特徵
    含有活性氮的化合物統稱為NOy,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五氧化二氮(N2O5)、亞硝酸(HONO)、硝酸(HNO3)、過乙醯硝酸酯(PAN)、氣溶膠硝酸鹽等,其中NO和NO2是最主要的氮氧化物、並統稱為NOx,而NOz則定義為NOy與NOx之差。
  • 治理農村燃煤丨大氣治汙全力向「煤」開戰
    散煤治理是今年我市大氣汙染治理「三大戰役」的首要任務。1月4日,張高麗總理到北京調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明確要求「強化散煤汙染控制,做好燃煤替代」。1月8日,我市召開「調控燃煤、治理『小散亂汙』企業」研究整改措施會議,對違法涉煤企業重拳出擊。今天上午,市環保局、市質監局、市新農辦、市工商局和市城管執法局聯合召開全市散煤治理和燃煤汙染控制工作會議,通報和部署2016年散煤治理重點任務,聚焦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散煤治理。
  • 助力大氣防治 捍衛綠色家園 打贏藍天保衛戰——高碑店市教育局致全市中小學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為加快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最近國務院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重點防治區域。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的宜居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嚮往,助力大氣汙染防治,捍衛綠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現在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藍天保衛戰行動中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建設環保、綠色、宜居、和諧的大美高碑店。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不但會毀掉北極熊的家園,還會讓上億人營養不良
    美國研究人員2日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線上版發表論文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降低主要農作物的營養價值。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煤改氣」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
    2021年1月19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醫大一院)「煤改氣」清潔能源改造工程竣工,由三浦工業(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浦工業)
  • 雲課堂: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第1節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第2節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汙染(1).最新的病毒學研究證實,一氧化氮對某些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關於一氧化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種紅棕色氣體B.常溫常壓下,一氧化氮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2).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平衡B.工業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 法制資訊:京津冀相繼立法擬合力突圍「霾」伏
    這是繼北京通過並實施《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後,京津冀地區出臺的第二部相關地方法規,強調在治理舉措上的地區聯動。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高紹林說:「以前的環保執法對違法排汙企業的處罰多是『一錘子買賣』,即發現一次違法開一張罰單,難以對排汙企業產生震懾作用。」 《天津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的處罰力度亦有所升級,違法主體拒不改正將受到按日連續處罰,上不封頂的處罰。
  • 「煤改電」清潔取暖首選--大連恆寶
    產品主要有:煤改電系列產品、電供熱機組、電散熱器、電鍋爐、電暖氣片等。納米矽導發熱膜是以二氧化矽金屬和非金屬等氧化物、滷化物為主的無機原料,以濃度適宜的添加劑為輔助原料,按嚴格配方,精準計量和工藝規範,並掌握好爐溫和噴鍍時間,經過700℃的加熱反應後生成化合物,使其沉積在載體上(陶瓷管),獲得機面光滑
  • 【大氣汙染物科普系列第三期】大氣汙染物的分類(2)
    常見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NO,無色)、二氧化氮(NO2,紅棕色)、一氧化二氮(N2O)、五氧化二氮(N2O5) 等,其中除五氧化二氮常態下呈固體外,其他氮氧化物常態下都呈氣態。作為空氣汙染物的氮氧化物(NOx)常指NO和NO2。氮氧化物主要來自重油、汽油、煤炭、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在高溫條件下的燃燒。此外生產和使用硝酸的工廠也排放一定數量的氮氧化物。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幹潔大氣主要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0.93%的稀有氣體、0.04%的二氧化碳以及0.03%的其他物質組成。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早點 | BBC:新冠疫情未能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稱,全球各國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應對措施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的影響甚微。Climate change: Covid pandemichas little impact on rise in CO2 新冠疫情未能阻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One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
    2020年10月7日起,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
  • 治理大氣汙染 捍衛省會藍天 ——全民行動倡議書
    治理大氣汙染 捍衛省會藍天——全民行動倡議書全市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