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7日起,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截至10月10日15時,區域內汙染最重的城市為石家莊市,PM2.5小時濃度為147微克/立方米,達到中度汙染水平;北京市PM2.5小時濃度為146微克/立方米。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受季節交替和大氣環流形勢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9、10月份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汙染過程。本次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受到典型的秋冬季靜穩氣象條件影響,強逆溫、高溼度、弱東南風,有利於PM2.5等汙染物轉化和匯聚。同時,部分城市出現能見度不足1公裡的大霧天氣,視覺感官更差。近年來,區域空氣品質改善明顯,但是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遇到不利氣象條件時,就會超過環境容量,導致重汙染天氣發生。「十四五」期間,仍然應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減少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使空氣品質得到根本改善。
此次汙染過程出現時間較晚,在「十一」長假後才出現,且程度較輕、持續時間也比較短。根據最新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結果,11日午後起,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汙染將自北向南逐漸好轉;區域中南部清除時間較晚。12至14日,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好,區域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與能源基金會合作框架協議進展交流會在京舉行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答記者問
學習習近平主席聯大重要講話精神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研討會圓滿舉行
生態環境部公布10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
生態環境部劉相梅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成功發射!環境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
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