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

2021-02-22 生態環境部

2020年10月7日起,隨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入秋以來第一次區域性PM2.5汙染過程。截至10月10日15時,區域內汙染最重的城市為石家莊市,PM2.5小時濃度為147微克/立方米,達到中度汙染水平;北京市PM2.5小時濃度為146微克/立方米。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受季節交替和大氣環流形勢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9、10月份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汙染過程。本次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受到典型的秋冬季靜穩氣象條件影響,強逆溫、高溼度、弱東南風,有利於PM2.5等汙染物轉化和匯聚。同時,部分城市出現能見度不足1公裡的大霧天氣,視覺感官更差。近年來,區域空氣品質改善明顯,但是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遇到不利氣象條件時,就會超過環境容量,導致重汙染天氣發生。「十四五」期間,仍然應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減少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使空氣品質得到根本改善。

此次汙染過程出現時間較晚,在「十一」長假後才出現,且程度較輕、持續時間也比較短。根據最新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結果,11日午後起,受西北冷空氣影響,汙染將自北向南逐漸好轉;區域中南部清除時間較晚。12至14日,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好,區域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與能源基金會合作框架協議進展交流會在京舉行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答記者問

學習習近平主席聯大重要講話精神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研討會圓滿舉行

生態環境部公布10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

生態環境部劉相梅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環境減災二號01組A、B星成功發射!環境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


編輯:張偉

相關焦點

  • 大氣汙染對人群的健康影響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十四五」及中長期PM2.5汙染控制目標的健康效益預估研究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十四五」及中長期PM2.5汙染控制目標的健康效益預估研究王情1, 朱歡歡1,2, 杜鵬1, 趙靚1, 李湉湉1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人群健康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 北京 100021;2.
  • 今秋以來最嚴重霧霾來襲!北京等20餘城市應啟動紅警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高敬)環境保護部15日發布,從12月16日起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發生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重汙染天氣過程,可能出現重度至嚴重汙染過程。根據預測信息,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3個城市應當啟動紅色預警,9個城市應當啟動橙色預警。
  • 中國迎戰今年以來最重的一次汙染過程!
    北京重汙染持續33個小時 北京市自12月1日13時起空氣品質達到重度汙染水平,持續33個小時。12月2日的PM2.5日均濃度為183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峰值濃度為199微克/立方米。受西北冷空氣和沙塵影響,12月3日凌晨2時起,北京市PM10快速攀升,沙塵和浮塵影響時間持續約10小時,目前已經恢復至輕度汙染水平。
  • 中國PM2.5汙染死亡地圖
    在中國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各大省會城市等74個主要城市,約佔國土面積9%,每年貢獻63%GDP,但隨之經濟的爆發,空氣汙染問題也緊跟而來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1月16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研究人員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的空氣汙染過程分析認為
  • 北京PM2.5今冬不設治理目標 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
    2020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北京地區空氣改善不設具體目標。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從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以及重汙染天氣應對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要求。其中,在產業結構方面,要求河北省壓減退出鋼鐵產能1400萬噸、焦炭產能300萬噸、水泥產能10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
  • 市民燻制臘肉,燒香是造成PM2.5指數攀升的重要因素
    來,先看看PM2.5是怎麼侵入人體的~~有網友在「知乎」上回答說,「冬天站在紅星橋上向春熙路看,看得見IFS和銀石,
  • 專家解讀:太原這輪空氣汙染系三大原因所致
    1月25日12時,包括太原在內的北方城市空氣品質出現重度汙染天氣。這是繼1月20日以來,本輪汙染天氣過程的最高峰值。之後,汙染指數回落。1月26日,我市發布通告,宣布自當日14時起,解除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這輪汙染宣告結束。
  • 京津冀「煤改氣」致大氣一氧化氮濃度增加—新聞—科學網
    隨著《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全國空氣品質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顆粒物質量濃度顯著下降,但秋冬季節仍有重霾汙染事件發生。
  • 華北平原汙染城市環境PM1.0和PM2.5的化學特徵及源解析
    Departmentof Earth System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100084, Beijing, Chinab School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00084, Beijing, China 摘要:邯鄲是中國北方一個汙染嚴重的城市
  • 關中地區將統一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 鹹陽西安同步限行車牌尾號!
    「儘管各項治理措施深入推進,但由於年初受極端天氣影響,採暖期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這也是北方省市共同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同時,受地形地貌、氣象氣候、經濟回暖等諸多因素影響,當前關中地區大氣汙染形勢依然嚴峻。」郝彥偉向在座媒體介紹,從2013年以來的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看,全省大氣汙染治理的重點在關中,難點在冬季,關鍵在PM10和PM2.5控制。
  • 塵霾回來了 曼谷及周邊3地PM2.5超標
    根據空氣品質實時監測網Air Visual 資料,大曼谷地區26日正午的空汙程度是今年4月以來最差的時刻。雖然27日有稍微改善,但網站預報28日至30日間,汙染程度將更嚴重,上升至「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
  • 高溫來襲,綿陽嚴防區域性臭氧汙染!
    8月24日,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臭氧汙染預警。
  • 護膚乾貨 | PM2.5與皮膚健康
    PM2.5懸浮於空氣之中,含量越高,代表空氣汙染更嚴重,秋冬季霧霾情況更容易加重。PM2.5在空氣中停留時間長,生命周期可達數周;而且輸送距離遠,可達1000公裡,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2013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發布報告指出,戶外空氣汙染物為第一級致癌物,並特別提出PM2.5是空氣汙染物中的重要成分,會提高罹癌風險。2015年溫哥華世界皮膚科大會中,多項研究證實,空氣汙染的確和皮膚過敏相關。
  • 盤點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地區:中國三城市上榜
    沙烏地阿拉伯的利雅得,PM2.5為156µg/ m3:利雅得是沙特最大的城市,也是汙染最嚴重的沙特城市。它的汙染程度超過PM2.5健康指標15倍。這裡的高汙染部分源自於工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硫。中國的保定,PM2.5為128µg/ m3:儘管中國的霧霾天氣眾所周知,但是只有兩座中國城市入選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前十行列。保定的空氣汙染來自於周邊工廠的煤炭燃燒。
  • 進出口貿易對中國PM2.5的影響
    本期刊登的由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李昭華、方紫薇和湯竹宇三位作者撰寫的文章「Effect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on China’s PM2.5 Pollution」揭示了進出口貿易對PM2.5汙染的影響機制。作者運用空間面板數據驗證了進出口貿易對中國PM2.5汙染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