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鹽、喪屍藥、喵喵、象牙、光環、香草的天空、筋、土冰、Cat、Gram……這一系列或直白、或恐怖、或文藝甚至有些「萌」的名字,都是毒品甲卡西酮的代稱,別以為換個馬甲就不認識你!
毒品竟然惡意賣萌
別小看這些名字,它們帶來的偽裝性很強,尤其是喵喵、喵喵藥之類的名字,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就是網上最受歡迎的萌物——貓貓,讓人喪失警惕性。而毒販們在推銷時採取的也正是這樣的策略。
可以說,毒販們真是會玩營銷,竟然懂得品牌策略,知道一個聽起來友善的名稱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如果直接告訴對方,「我賣的是『喪屍藥』、『啃臉藥』」,估計正常人馬上就會有多遠躲多遠了。
「喪屍藥」一戰成名
要知道,甲卡西酮進入公眾視野就是因為美國「啃臉」事件。當時警方擊斃了邁阿密一名男子,原因是該男子在高速公路上攻擊一名流浪漢,啃掉其近80%的臉部皮肉,調查發現該瘋狂男子事發前就曾吸食「浴鹽」——甲卡西酮。
揭底「喪屍藥」
甲卡西酮是「策劃藥」的一種,我們一般用它來代指整個甲卡西酮類策劃藥。在民間,它最知名的稱呼是「浴鹽」。
2010年8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衛生部聯合發布公告,自2010年9月1日起,4-甲基甲卡西酮列入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4-甲基甲卡西酮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存儲、運輸和進出口等活動。甲卡西酮在我國未作為藥品批准上市。
「喪屍藥」之禍,堪稱小冰毒
甲卡西酮與甲基苯丙胺(冰毒)使用後所產生的症狀、危害、成癮性類似,只是強度弱於冰毒。
初次吸食毒品甲卡西酮0.5克後,可能兩天兩夜不睡覺,並伴有有噁心、嘔吐等反應,且一直處於精神興奮狀態。吸食後有強烈的興奮感,性慾增強,飢餓感減弱,且睡眠減少,只攝入少量液體。相關調查資料顯示,使用者中51%自述頭疼,43%出現心悸,27%出現噁心,15%有寒冷或手指發紺症狀。
甲卡西酮的另一大禍害在於,即便隔了幾天,服用者仍會受到上述症狀的困擾。吸毒者的胸口痛得要命,他們認為他們即將心臟病發作,可能就要死了。他們極端偏執,常產生幻覺,竟然看到妖魔鬼怪、外星人,會聽到可怕的聲音。
醫學機構已經證實,甲卡西酮的濫用會導致許多不良後果,可引起失眠、幻覺、鼻出血、鼻灼傷、噁心、嘔吐、血液循環、發汗、腹痛、流鼻血和周身疼痛等問題,出現皮疹、焦慮、抑鬱、偏執狂、痙攣和妄想。其他副作用還包括注意力差,短期記憶不足、心率增加、心跳異常、瞳孔散大、無法正常張嘴、磨牙、營養不良、脫水等。
吸食者說
某位曾吸食甲卡西酮的網友曾經現身說法,「對精神傷害尤其嚴重,導致神經受損,慢慢人變得脾氣暴躁無法與人相處,懶惰不工作,不再跟除了毒友的朋友聯絡,六親不認被害妄想,妄想幻想幻聽幻覺,謊言張口就來,說話不利索語言能力下降,性無能等,如果每天都抽連續半個月就能明顯看出對人神經的傷害了。」
「吸毒很花錢是眾所周知的,縱有萬貫家財也擋不住吸毒來敗,嚴重上癮後一天買毒品得花個一百到一千不等,吸毒後的娛樂也比吸毒本身還要花錢,有人吸了毒到KTV找小姐唱歌,有人找包毒妹陪,有人喜歡賭博,或者吸壞身體看病的花的錢,總之吸毒後各式各樣的花錢。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最後去借去偷去搶去騙錢是已註定的結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