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上海農好農夫市集的農戶,主要是來自上海周邊的崇明、青浦、閔行和臨近上海的安徽,此外也有遠至雲南和海南的農戶的產品由農業和社區發展機構帶到市集上來銷售,這些人早已不局限於傳統的農民,他們中有很多是有著高等教育背景及城市生活經驗的「新農夫」,他們擁有全新的生態理念和經營方式。前期投入成本大,回報不明朗,但他們甘心做「探路」的前行者。
夢田農莊,一個2009年建立的家庭農場,由父母與兒女一起打理,並僱請當地村民協助種植。農莊佔地50餘畝,依據現在上海周邊地區的土地租金價格是每畝一年1000元,加上租房和僱傭村民勞作的價格,農莊一年的投入成本約要十幾萬。目標是打造一個種植、養殖和生態休閒於一體的可循環有機生態農場,為人們提供有機露天種植的蔬菜、糧食及「慢養方式」養殖成的禽、蛋配送到家,並組織農場休閒採摘、勞動體驗等活動。除了是農夫市集的農戶,它還是「上海菜團」的指定生產者。
心耕農園創始人侯雪英,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專業,原來在上海市區一家公司做財務主管。在有孩子之後想給孩子最好的食物,使她開始關注食品安全。陽臺種菜實踐始終覺得有限,2011年,她毅然在一片反對聲中到先生的老家崇明,租了21畝地,自己種稻、養雞、種菜。直到自己種地後才發現,農藥化肥已使土地遭到巨大傷害,土地板結,微生物逐年減少,現代農業到了危險邊緣。她堅信,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生產出健康的食物。通過各種學習,她相信土地具有修復自己生命力的力量。現在,由於農園部分休耕養護,收入入不敷出,需靠丈夫市區上班貼補維持,他們過著「周末夫妻」的生活。
橙心橙意手工皂工作室的葉玲,是一個全職太太,平時的興趣愛好是烹飪和畫畫,也很注重提升生活的品質,挖掘有意思的事情。2013年,在自製環保手工皂廣獲身邊朋友讚譽後,她和朋友在自家的廚房,用源自廚房的食用油、牛奶、水果乾、燕麥、蜂蜜等原料,每天限量生產少量的手工皂和護膚品,滿足孕婦、嬰幼兒、皮膚過敏者等人群的需要,同時免費開辦手工皂課程。
農夫市集,在上海似乎找到了滋生的「土壤」,越來越多新農夫的加入,為農夫市集賦予了這個時代下新鮮活力,也將「可持續」的生活觀傳遞給更多都市人。當監督機制足夠具有威懾力量,當人們「抱團」追逐生態生活成為一種潮流,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農夫把返鄉務農當作一種全新的創業手段,臺灣著名農人賴青松的「谷東俱樂部」模式或許不再遙遠,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和農人都可以享受到「心耕·悅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