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提琴家。1948年3月26日生於漢城的一個音樂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音樂愛好者。她的家庭始終瀰漫著濃鬱的音樂氣息,兄弟姐妹七人中竟有6位成為音樂家。因此將她的家庭比喻為「音樂藝術的搖籃」
她4歲開始學鋼琴,6歲改學小提琴,9歲在漢城交響樂隊合作下演奏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1960年赴美深造,入茱莉亞學院師從於加拉米安大師的正式學生。在加拉米安大師的嚴格科學的培訓下,她的演奏技巧日新月異,再由於她本人具有聰慧的頭腦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獲得了優秀的學習成果。鄭京和在與加拉米安學習6年之後,在小提琴的各個方面都到了相當成熟和完美的境界。1967年,19歲的鄭京和獲美國勃文垂特國際比賽一等獎,在比賽中,她的天才獲得了充分的展示,她被譽為:現代小提琴藝術王國中的新皇后。
鄭京和演奏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鄭京和是國際舞臺上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她獲得了國際上表演藝術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1972年,
韓國政府授予鄭京和以最高榮譽:市民成就獎。
她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譽為對英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
她音樂的深度、她對於每場演出、每次錄音的奉獻和熱情是她藝術最突出的特點。
鄭京和演奏巴赫《恰空》
有傳聞說她對錄音作品的過度完美苛求令那些唱片公司很是頭疼,
看來她確實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
只有最佳的狀態與表現,
才能對得起唱片,對得起聽眾,對得起音樂。
雖然小提琴一向有「樂器皇后」的美譽,但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世界上最傑出的小提琴家卻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直到鄭京和橫空出世,世界琴壇才真正有了女性小提琴家的半壁江山。鄭京和之後,傑出的女小提琴家不斷湧現:穆特、美島莉、桑納伯格、穆洛娃。。。。。。與她們相比,鄭京和可以說是「大姐大」式的人物,無論琴藝、資歷、名氣皆如此。
卓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