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機掃車與灑水車取代了人工作業,分門別類的垃圾桶靜待著居民將垃圾正確投放……近年來,寧波環衛工作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團隊通過走訪各個職位的環衛工作者,從他們個人出發,縱向探尋寧波市的環衛發展變化。
寧波工程學院城市「美容師口述寧波城市衛生的變化」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採訪各個崗位的環衛工作者,從他們個人工作、生活角度出發,縱向折射出整個寧波市的環境衛生變化。今天,該團隊的江依瑩、馮旭敏、陳金妮採訪了寧波環衛轉運站的一線負責人,同時也是擁有38年工作經驗的資深工作人員:陳勝隆。
1982年9月30日,17歲的陳勝隆因為自己對汽車維修的愛好而開始了他的環衛工作。不同於現今的車隊和汽車維修同屬於一個系統的兩個方面,當時在車輛這塊還是分為車隊和修理兩個系統,而陳隊就進入了汽車維修這一系統。
剛開始的車輛很少,最多只有十幾臺而且都是國產車,有些甚至是戰爭時期留下來的車子。當時沒有現成的零件,一切全靠師傅的教導和自己的鑽研。由此可見當時的條件是十分艱苦的,而困難也是重重的。時至今日,陳隊依舊記得當初自己接觸第一代康明斯變速器時因為不知該如何拆開而研究了整整一個星期,最終他們還是一點一點的成功了。
一路走來,在廠長、師傅的幫助、指導下,陳勝隆從一個17歲的少年成為了能獨擋一面的車隊隊長,大家都稱他「陳隊」,如今陳隊已成為了環衛轉運站一條線的負責人,而大家叫他叫的最多的,還是「陳隊」。陳隊表示,雖然現在自己已經成為了轉運站的負責人,但他有時還是會用以前學過的維修技術幫幫忙,指點一二。
成為轉運站的負責人後,陳隊的主要工作重心轉到了環衛發展這一塊。他從業的這幾十年中,環衛的發展是快速的,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出臺,環衛工作發展得更快了:在他熟悉的車隊方面,從最初最多只有十幾輛車到如今光是機掃車就有七八十臺;環衛主要手段也從人力作業轉為了機械作業;單位制度從外包工變成了籤訂合同的正式工,各單位人群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環衛事業的發展雖快,但也並不容易,陳隊說,關鍵還在於市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環境的要求、對保潔質量的要求也提高了;然而長久以來養成的垃圾混在一起扔的習慣又無法在第一時間改善,這就加大了保潔作業的難度。
也因此,寧波乃至全國的垃圾分類活動都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各大企業的慰問、公益宣傳活動的舉辦……社會各界都在為響應垃圾分類而做出行動。陳隊提出,為了進一步規範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行為,可以適當增強懲罰力度並增加宣傳活動。
採訪的最後,陳隊講述了他工作多年的心得也是對當代青年的建議:1.工作要注重配合。陳隊認為環衛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只有各部門互相配合,工作才能順利完成並做到最好。2.要在傳統下延續,在繼承中發展。不能一昧的否定,傳統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和作用。
在四十分鐘的採訪中,陳勝隆先生從自身38年的工作經歷出發,向人們展現了寧波市的環境衛生變化,同時表達了對環境衛生未來的展望,並且為當代青年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值得所有人的學習。
團隊語:
將近一個小時的採訪,我們從前輩身上看到了一直堅持在環衛事業上的勞動者身上那份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始終如一的堅持讓平凡的崗位變得不再平凡。採訪城市美容師,就是要走近小人物、傾聽小人物、感受小人物,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為他們發聲。
來源 | 「美容師口述寧波城市衛生的變化」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編輯 | 莊寶瑜
審核 | 牙牙狸、金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