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 社區】明通路社區:小小口罩 情「疫」綿綿

2021-02-22 唯美官渡

「今天入戶,64號王奶奶拉著我說,之前常要去藥店買藥,現在一下子要戴口罩出門,家裡沒有,外面也買不到,咋整呵,愁死了。我趕緊把自個帶去的口罩拿給老人了。」

「我也是,前天信息登記,樓上劉師一家四口人,口罩也沒有,門也出不了,吃飯都成問題了,我也拿了兩個給他。」

  「這樣也不是辦法,我們三送兩送,社區也鬧口罩荒了。」

這是明通路社區王雁書記和陳萍主任在午休時的對話,自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那天,全體社區工作人員便「舍小家,為大家」,從除夕一直堅守在基層抗疫陣地,每天忙忙碌碌,走街串巷,宣傳政策,排查人員,只有午飯時間,兩個社區幹部才有時間聚在一起,交流工作心得,交換社情民意。

不久,社區各網格長也向她們反映,老百姓太需要口罩了,有的只有棉布的,有的上街實在沒有,也硬著頭皮出來,在這個疫情蔓延,病毒傳播的時刻,這隻小小的口罩就是阻隔病菌的有效利器,沒有了防護,別說老百姓焦慮,我們更擔心,維護居民的生命安全就是我們社區幹部的職責和使命。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擴使這個春寒料峭的春天格外漫長,難熬,居民群眾的困難,深深牽動著社區幹部的心。再苦也不能苦了老百姓,再難也不能讓老百姓為難,社區幹部積極行動起來,拉開了一場「送一隻口罩,為一方百姓」的愛心活動。

但是,到哪裡去找這隻口罩呢?藥店沒有,超市沒有,家裡沒有,單位也沒有。正在一籌莫展,社區掛鈎聯繫單位昆明市社科院將單位黨員幹部和職工捐贈的60隻口罩送到社區,為社區居民「雪中送炭」,街道辦事處也及時將400隻口罩發放給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將一隻只口罩送到了最需要的老百姓手上,詳細講解如何佩戴。大爺大媽們高興極了,紛紛說:「這下我們可以安心到超市買菜了,去藥店買藥了,太好了,謝謝你們!」社區書記王雁同志說:「我們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只是我們的居民,他們特別缺口罩,我們急在心裡,卻幫不了他們,街道和掛鈎聯繫單位為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我們心裡也踏實了。」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轄區樓院長和熱心居民總是主動承擔起社區「觀察眼」和「 瞭望哨」的角色,積極配合社區宣傳和入戶排查,調解心理,穩定情緒,不僅提高了轄區居民的安全感,讓居民生活更加安心,也給其他居民做出了「處鄰為親,守望相助」的榜樣作用,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疫情面前,明通路社區與群眾心手相牽,並肩互助,爭取早日取得戰「疫」勝利。 

相關焦點

  • 官渡區明通路社區:小小口罩 情「疫」綿綿
    我趕緊把自個帶去的口罩拿給老人了。」「我也是,前天信息登記,樓上劉師一家四口人,口罩也沒有,門也出不了,吃飯都成問題了,我也拿了兩個給他。」「這樣也不是辦法,我們三送兩送,社區也鬧口罩荒了。」,交流工作心得,交換社情民意。
  • 【組工文匯】小馮社區戰「疫」記
    2月21日,一場大雪不期而至,但所有社工們依舊在雪中堅持站崗、排查人員,短短一個小時,棉衣打溼了,鞋襪浸溼了,口罩洇溼了,大家也只是回到辦公室用暖氣簡單烘烤一下,很快又堅定地奔赴值守崗位。看到大家滿身疲憊仍奮不顧身的背影,那一瞬間,小馮的心好像被狠狠揪了一下,胸口處的酸脹告訴小馮,她要把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故事寫出來、傳出去,鼓舞更多的人。
  • 戰「疫」之下的大愛與擔當 ——鶴興辦鶴翔社區工作者 楊冬梅
    楊冬梅,女,今年51歲,是鶴翔社區的黨支部書記,自新型冠狀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作為社區的主要負責人,在戰「疫」之下,她挑起重擔,帶頭引領,是社區人民的守護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嚴格按照省、市、區、街道辦關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部署,深入一線、全身心撲在防控工作上,用自己的行動把初心使命書寫在疫情防控的旗幟上。
  • 【社區典型】戰「疫」線上,準媽媽申請入黨 ---記軍秀園社區網格員遲佳
    2月27日,軍秀園社區黨委收到了第三網格網格員遲佳的入黨申請書。她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敬愛的黨組織:在軍秀園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黨有所召,我必有應』已經成為響亮的戰鬥號角,廣大黨員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 王孟:綻放在社區的 「疫」線警花
    該同志的丈夫是沭城街道安監所所長兼新橋社區黨支部書記,自己是一名公安民警。疫情防控期間,她和丈夫雙雙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兩人都無法顧及家庭,家中的獨子也變成了「留守」兒童。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孟作為社區民警,舍小家、顧大家,從除夕夜開始至今,已連續30多天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主動配合社區幹部開展涉疫人員和車輛核查、重點人員集中隔離、轄區場所關停、疫情防控宣傳、涉疫違法犯罪打擊等各項工作。工作中,王孟同志主動梳理分析涉疫線索,參與送治相關隔離人員,協助辦理涉疫案件。
  • 戰「疫」中靚麗的青春風景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形式依然嚴峻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我們身邊多了許多可愛的人
  • 身在異鄉不為客,遇到戰「疫」不容辭— —記小港街道楓林社區融合組織副會長王麗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戰「疫」中挖到的「寶」——記阿城區金城街道昌平社區卡點值守志願者孫佳
    「拼命三郎」,這是河東街市場社區戰友們的親切稱呼。戰疫初期,從1月27日至3月22日孫佳一直以志願者的身份戰鬥在抗疫一線,宣傳防疫、樓道消殺、隔離值守、重點排查、幫隔離人員購買生活必需品、倒垃圾等,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無畏的身影,尤其時常請戰連夜堅守卡點的情形刻進了所有戰友的心裡,他們親切地叫他「拼命三郎」。
  • 湯頭派出所戰「疫」警事
    正月初三河東公安吹響了戰「疫」集結號
  • @五峰戰「疫」青年,你有一份青年戰「疫」紀念徽章待領取!
    2.需提供本單位、鄉鎮、村(社區)出具參與防疫證明(上述三類任一證明即可)及本人參與疫情防控的照片。五峰青年們「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2020年的五四這枚戰「疫」青春徽章正是團縣委送給你們最美的禮物!!!
  • 戰「疫」中的百變金剛
    疫情爆發初期,口罩奇缺。為了給幹部職工購買口罩,1月23日一大早,萬泉跑了十幾家藥店,打了二十多通電話,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到足量口罩。拿到口罩後他又立刻協調發放,確保幹部職工防護用品領取到位。接下來的幾天,萬泉又想方設法購買到消毒水、防護服、護目鏡、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物資,解除一線防疫人員防護物資短缺的後顧之憂。
  • 徵集令丨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
    作為重要宣傳陣地,大眾網責無旁貸,誓與全市人民攜手同行,爭分奪秒,全力戰「疫」!即日起,大眾網蓬萊微信平臺面向所有讀者徵集線索與你我共同分享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我們關心每一個與疫情相關的數字,每一個與防疫相關的科普,每一個與戰「疫」相關的故事,一起為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的感動,或者聊聊#在家如何打發時間#的好方式,談談#疫情結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提升自己的有趣視頻、故事等……文字,圖片,視頻、音頻
  • 金科合力共戰「役」----守好社區 「最後一公裡」
    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金科世界城社區兩委1月27日全部到位,在興福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安排部署下,迅速成立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與金科物業及黨員志願者共同部署戰「疫」工作。:金科世界城社區兩委,街道民生保障科工作人員,金科物業,金科黨員和熱心居民合力組成金科世界城一道堅固的「平安牆」,24小時值班,共同保護著金科社區大家庭。
  • 身在「e」鄉不為客,遇到戰「疫」不容辭— —小港街道楓林社區融合組織副會長王麗娜
    楓林社區融合性社區組織「楓之安」保護團隊為抗擊疫情,在第一時間就參與到一線的防控工作中,該組織副會長王麗娜和她團隊的小夥伴們從年二十九接到上級任務到現在,就永不缺席地值守在崗位上,協助社區開展宣傳、引導、排查等志願服務。
  • 【校園動態•第四十六期】當戰「疫」的號角吹響——蓮小教師志願者抗「疫」紀實
    1月5日瀋陽市第二輪全民核酸檢測即將開始,社區告急,急需志願者,區教育局號召廣大教師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號角吹響,戰必有我,在王濤校長發布志願者徵集信息後,尚琦書記首先請纓,主任袁紅、範雷緊隨其後,黨員教師徐丹、青年教師李佳堃、孟鑫積極響應,不到一個小時就組建了一支六人的志願者隊伍。作為第一梯隊他們第一時間奔赴東大營西社區和農大社區進行支援。
  • 學生園地 | 我的祖國母親是戰「疫」超人
    文/永豐小學    徐沁博你心中的超人也許是酷炫強大的鋼鐵俠,也許是飛簷走壁的蜘蛛俠,也許是力大無比的綠巨人……而我心中的超人是我偉大的祖國母親,她是一位戰「
  • 戰「疫」急先鋒——溫州新聞網新聞部
    1月22日,新聞部發揮網絡媒體優勢,積極創新報導方式率先開闢《同心協力 戰勝病毒》專題,在市民還沒意識到疫情嚴重時,主動策劃推出《給健康過年,多上一道保險》等多個新媒體產品,引發刷屏和關注;《戰「疫」在身邊|疫情中,黨員說「我的農莊可以作隔離點」》《戰「疫」在身邊|出錢、出力、出智 甌海在外僑胞同心戰「疫」》《戰「疫」在身邊|疫情面前她又重拾診包,仰義退伍軍人「重操舊業」當起健康指導員
  • ​見「疫」勇為 守護家園 | 汕頭鄉村志願者點亮戰「疫」逆行路(內附視頻)
    在這個春天,↑ 協助17個卡點執勤防疫情↓ 出動2部宣傳車進行防疫宣傳
  • 人大代表投身「疫」線 築牢疫情防控堡壘
    南寧市進入疫情防控應急狀態,運德社區黨委書記、興寧區人大代表梁寧霞和華東社區黨委書記、興寧區人大代表黃娟奔赴「疫」線,迅速組織居民在小區內參與核酸檢測;南寧市婦幼保健院院長、興寧區人大代表朱茂靈緊急召開南寧市婦幼保健院新冠疫情防控專題工作布置會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培訓會,並率隊到小區進行核酸採樣工作,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戰「疫」日記 | 小小女孩 大大能量
    我所在的九龍匯社區有共11個小區、27幢居民樓,近10000的常住人口。面對龐大的排查基數和僅有的5名工作人員,我的頭皮一陣陣發麻,這是場無硝煙的「硬」仗。戰疫之初,排查範圍劃定在武漢,我們與各小區物業頻繁溝通銜接、排查出了一批武漢返溫人員名單。運送專用垃圾桶、張貼居家隔離標誌、購買生活物資等工作隨之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