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起HAPPY過節的心思,強迫自己把度假模式切換成戰鬥模式,立馬回社區投入到了緊張的防疫工作中。
我所在的九龍匯社區有共11個小區、27幢居民樓,近10000的常住人口。面對龐大的排查基數和僅有的5名工作人員,我的頭皮一陣陣發麻,這是場無硝煙的「硬」仗。
戰疫之初,排查範圍劃定在武漢,我們與各小區物業頻繁溝通銜接、排查出了一批武漢返溫人員名單。運送專用垃圾桶、張貼居家隔離標誌、購買生活物資等工作隨之跟上。
這是第一批被隔離的群眾,起初,有些人不理解並有反感情緒,我們便苦口婆心地勸解;有些住戶對隔離戶的垃圾桶臨近自家門口反映強烈,我們便多番以電話、上門等形式從中調解。
之後,排查範圍擴大到了整個湖北省。隨著排摸出來的人員數量越來越多,每戶都要統計身份證、電話、到溫日期等詳細信息,並且每天還有大量的數據和表格要核對上報,我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
這邊各小區物業電話打來催:「通行證印好了沒有?居民等著要。」那邊駐村來電:「今天有哪些新增名單?上面反饋的一些需要核對的名單信息已發給你。」話音剛落,社區的座機電話又響了:「有人反映小區裡有疑似湖北返鄉人員,請你們核查。」正當我把信息記在紙上時,又有居民來詢問和辦理證明的事情……啊,我真恨不得自己有個三頭六臂才好。
記不清有多少個中午,因為急著要名單和數據,我連飯都顧不上吃,等弄好已是1點後,去便利店隨便買點吃的就搪塞過去了。偶有間歇,我便和小夥伴一起給隔離戶採買物資並送貨上門。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下來,炊煙升起人群散去,手機也響得沒那麼密集了,我強迫自己平復下緊繃了一天的神經,坐在辦公室仔細梳理今天的新增名單和白天來不及看的工作群裡的消息。
隨著防疫工作的進展,排查範圍又從湖北擴展到溫州等重點疫區,工作量呈幾何倍數的增加。連續近一個月上緊了發條,對我們的體力和精神都是嚴竣的考驗。身體上,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病毒感染,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精神上,要直面並消化和排解群眾的一些負面情緒,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忙碌的戰「疫」中,幾乎每天都會有各種新情況發生,緊繃的神經沒有一刻放鬆過。有時剛回家,接到緊急通知又要往回趕也是常事,以至於最晚回家要到凌晨。
時光匆匆,春節早已過去,轉眼已是農曆一月的最後一天。想想往年春節的母慈子孝,暗暗心酸。我和我的父母都在鄉鎮一線防疫,雖住在同一屋簷下,我和媽媽還同在城東,但見面寥寥,更別說一起吃頓飯了。每天一大早,一家三口奔赴各自的戰場,晚上回家基本都錯開了時間,連話都說不上幾句。好不容易碰到一起,大家都是身心俱疲的狀態,往往簡單交流幾句後便各自休息了。
有時也會打個電話和媽媽撒個嬌,「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到頭啊?」但掛了電話,還是深呼吸,甩甩頭,努力加油吧!還有那麼多咬牙堅持在一線的小夥伴們,我並不孤單。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們是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小夥伴們,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