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已於2月3日在CCTV-9播出

2021-02-21 國際紀錄片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 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此系列融媒體短視頻,將鏡頭聚焦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有奮鬥在救治一線的醫生、護士、軍人,以及普通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用影像記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大家溫暖的堅守與默默的努力,多角度展現在危難時刻,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決心。

一線醫護人員是如何工作的?特殊時期,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態是怎樣的?武漢市肺科醫院的一名抗疫一線小護士,她用手機記錄下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前線中最真實的一幕。

疫情就是命令,疫區就是戰場。援助武漢的解放軍醫療隊員自己拿起相機拍攝下了他們進入戰場的全過程,讓大家看到那一枚枚紅手印背後的那一顆顆滾燙的心。  

>>>>

不同於以往的紀錄片創作,該節目與總臺新聞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以及快手、二更、VUE等短視頻平臺開啟了深度合作,共同徵集作品,並向有潛力的視頻作者定向邀約,專門定製。

大屏小屏聯動,除了電視端利用頻道改版後新推出的微9時段不斷進行滾動播出,網絡端充分運用融媒體平臺,全網互動、全媒調度、全網傳輸、全域覆蓋,實現融媒體傳播。

>>>>

該節目不僅僅是迅速及時地反應疫情,還有深度和人文關懷,有著紀錄片人獨特的思考,希望每位觀眾,都能透過戰「疫」親歷者,見證每一份執著的信念與希望。

面對未知,害怕是本能,但害怕卻不退縮,迎難而上,這才是勇敢。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還是及時報導一線狀況的媒體人,此時此刻,勇敢都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

節目中的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是這個特殊時刻下最偉大的存在。

相關焦點

  • 仲良書記的戰「疫」日記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宜興市委組織部第一時間吹響全市黨員幹部集結號,廣大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更是戰鬥在第一線、衝鋒在最前沿,以「帶頭幹、跟我上」的擔當精神全面激發非常時期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芳橋街道金蘭村黨總支書記蔣仲良書記的《戰「疫」日記》。
  • 抗疫警色||交警萬彧的「戰疫日記」
    2月1日上午8時許,我接到一大貨車駕駛員求助,「車上搭載的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急需送往沃爾瑪超市,可進去的路被小車給擋住了,大貨車進不去,希望我們交警能幫幫忙。」 接到求助後,我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帶領黨員先鋒突擊隊前往現場。通過警務通查詢小車車主聯繫方式並電話通知他們前來挪車。車主陸續前來挪車,擁堵很快解決,大貨車順利將生活物資送達超市。
  • 南鐵助力江西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攜手同心戰疫情火速馳援勇擔當2月13日14時05分由278名人員組成的江西省援鄂醫療隊乘坐D3226次援鄂專列為確保醫療隊及物資以最快速度上車南昌站及時開闢「綠色通道」抽調30餘名黨員協助裝運醫療物資並做好醫務人員的進站引導送上一串千紙鶴,我來幫你搬行李。車未開,情已燃!
  • 武漢日記: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2月27日,西廠口社區防疫值守點。」說著,熊振迪遞給我一張照片。這是戰「疫」以來,他和爸爸第一次「同框」。
  • 【戰「疫」先鋒】施建新:「女兒去支援武漢,我要把' 家'守好.」
    無論是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堅守在不同崗位的人,抑或是足不出戶的普通老百姓,都與這場戰「疫」息息相關。「沈書記,聽說你們在招志願者?我來報個名。」前些天的一大早,崇明區港西鎮團結村村民施建新來到村委會,向村黨支部書記沈瑋主動請纓,希望參與村裡疫情防控的道口值勤志願服務。
  • 戰「疫」前線,華盾安達與你同在!
    202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全民戰「疫」已半月有餘,本該是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時刻,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離開親人甚至離開家鄉,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 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1月31日融媒體大直播 「我愛我的家鄉——鹹陽,一路向陽!」
    「我愛我的家鄉——一路向陽」融媒體大直播,將於1月31日14點,通過人民網及人民視頻,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新媒體矩陣,西部網,微博、微信、今日頭條
  • 濱州援鄂天使的戰「疫」日記:此行將是我最難忘的人生經歷!
    2020年3月17日,博興縣第二人民醫院劉振蘭同志跟隨山東醫療隊首批342名援鄂英雄於下午17:30凱旋歸來。劉振蘭同志臨危受命於2月9日趕赴湖北武漢博陽方艙醫院,不辱使命全力開展救治新冠病毒肺炎病員等工作。
  • 學生園地 | 我的祖國母親是戰「疫」超人
    文/永豐小學    徐沁博你心中的超人也許是酷炫強大的鋼鐵俠,也許是飛簷走壁的蜘蛛俠,也許是力大無比的綠巨人……而我心中的超人是我偉大的祖國母親
  • 馳援武漢·前線日記:人生第一次半夜剪頭髮
    記錄者:營口市中心醫院 董麗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陰,武漢雷神山醫院九病區。你在正月裡理過發嗎?你在後半夜2點鐘理過發嗎?估計也就數我們醫療隊的「戰士」們有這個「魄力」了。我們營口市中心醫院第二批馳援武漢的6個人即將進駐雷神山醫院。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更好地保護自己和戰友,我們按要求處理頭髮,標準是頭髮不能漏在帽子以外,鬢角、耳上一釐米及後腦下端的頭髮都需要剃乾淨。由於武漢的理髮店早已都關閉,找理髮師成了難題。
  • 援鄂護士白玉粉:媽媽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是我平安歸來!!!
    我 在 湖 北 戰 「疫」——援鄂護士白玉粉戰「疫」日記    白玉粉是第六批雲南進入湖北支援的,是文山州首批39名醫療隊員之一,是馳援武漢抗疫一線馬關縣的一名醫護人員。2月中旬,她帶著家鄉人民的囑託與文山州援鄂醫療隊遠赴武漢。
  • 戰「疫」日記 | 小小女孩 大大能量
    我收起HAPPY過節的心思,強迫自己把度假模式切換成戰鬥模式,立馬回社區投入到了緊張的防疫工作中。我所在的九龍匯社區有共11個小區、27幢居民樓,近10000的常住人口。面對龐大的排查基數和僅有的5名工作人員,我的頭皮一陣陣發麻,這是場無硝煙的「硬」仗。戰疫之初,排查範圍劃定在武漢,我們與各小區物業頻繁溝通銜接、排查出了一批武漢返溫人員名單。
  • 戰「疫」急先鋒——溫州新聞網新聞部
    1月22日,新聞部發揮網絡媒體優勢,積極創新報導方式率先開闢《同心協力 戰勝病毒》專題,在市民還沒意識到疫情嚴重時,主動策劃推出《給健康過年,多上一道保險》等多個新媒體產品,引發刷屏和關注;《戰「疫」在身邊|疫情中,黨員說「我的農莊可以作隔離點」》《戰「疫」在身邊|出錢、出力、出智 甌海在外僑胞同心戰「疫」》《戰「疫」在身邊|疫情面前她又重拾診包,仰義退伍軍人「重操舊業」當起健康指導員
  • 同心戰「疫」—漢象感恩回饋
    2020年伊始,一場疫情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無數的關懷與幫助雪花般的飛向武漢,對於我們,在家裡默默的支持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我們默默祈禱疫情早日結束
  • 戰「疫」•蘭職在行動26丨為蘭職戰「疫」注入強大輿論引導力
    圍繞「先鋒堡壘」「宣傳動員」「關注學生」「志願服務」「疫情防控」「心理疏導」「衛生環境」等主題再動員再發力再加強,深入挖掘學院防控一線的典型事跡和先進經驗,在校內外媒體發布,進一步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激發全院師生堅定信心、眾志成城防控疫情、戰勝疫情。講好蘭職師生防疫的故事,挖掘有角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疫情防控的最美故事。
  • 戰「疫」前線快報:下沉防疫日記(14)——山河雖有恙,未來無限好
    編者按:2月13日開始,合肥一六八中學組建下沉社區值守疫情防控突擊隊,在校黨委和校長室的統一部署下,學校下沉的黨員和教師在疫情面前,不逃避,不退縮
  • @五峰戰「疫」青年,你有一份青年戰「疫」紀念徽章待領取!
    申領時間:2020年5月25日至2020年5月31日本次申領活動由各級團組織進行申領發放,各級團組織匯總數量後向團縣委進行申領。1.關注「青春五峰」微信公眾號並轉發團縣委關於「徽章申領」微信新聞至朋友圈(需截圖證明)。
  • 援鄂醫護人員日記曝光:連續工作7小時,手泡得浮腫手腕起了疹子
    戰「疫」日記之:最熟悉的「陌生人」——「護士長,早點休息。」「辛苦啦,你也早點休息。」戰「疫」日記之:隨身背著「空氣淨化器」一層洗手衣,一層防護服,外加一層手術衣;帽子口罩護目鏡,再加一個空氣淨化頭套;腰上掛著淨化空氣的裝備,背上一根管子通往頭套裡;手上三層手套,腳上及膝塑料靴套,這些就是一個重症治療一線人員的全部
  • 水務人在行動丨戰「疫」一線有位「精力哥」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廣大志願者挺身而出、忘我付出他們活躍在街道、社區……在水務戰「疫」隊伍中有一位「精力過剩」的90後小夥自發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為戰「疫」貢獻志願力量▼▼朱文輝是市湯遜湖泵站管理處的一名工作人員。
  • 特別策劃 | 戰「疫」中的鏗鏘玫瑰(三)
    作為民營醫療機構代表企業之一,位於上海紫竹高新區內的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有很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我叫楊汝威,今年23歲,是武漢美年大健康礄口分院的一名導檢員。武漢美年大健康為響應武漢市、區非公醫療機構協會的號召,組織第一批志願者出徵抗疫一線——武漢市漢陽醫院,首批志願者共6人,其中志願者中年齡最小的那一位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