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西廠口社區防疫值守點。」說著,熊振迪遞給我一張照片。這是戰「疫」以來,他和爸爸第一次「同框」。
照片中,熊振迪戴著護目鏡、身穿防護服;熊志軍戴著警帽,身著警服。父子二人肩並著肩,對鏡頭比了個大拇指。
熊振迪(右)和父親熊志軍(左)在武漢西廠口社區合影 。徐飛 攝
不見人流、車流卻忙得連軸轉,這對武昌區交通大隊副大隊長熊志軍來說,還是參警26年來頭一遭。
從春運保障到疫情防控,他已經連續奮戰了50多天。兒子熊振迪說:「他就像一臺工作機器,24小時待機。」
「同框」那天,熊志軍接警:九龍井小區唯一出口處停了幾輛私家車,嚴重影響社區團購保障物資發放。
調派拖車把無法聯繫到車主的車輛移開後,熊志軍又指導社區用錐形桶隔離出了30平方米區域,專供應急保障物資放置和發放。這樣的改造,交通大隊已完成了6處。
疫情期間,熊志軍和隊員還管了不少「閒事」。
有一對外地小夫妻帶著不足三個月大的孩子來漢求醫,後因疫情滯留在漢,吃、住等問題難倒了小兩口。
熊志軍知道後,反覆和社區工作人員溝通,幫一家三口安置好住宿,並送去糧油米麵等生活必需品。得知孩子的奶粉消耗殆盡,他又聯繫母嬰專賣店,解決了小傢伙的口糧問題。小兩口直言,熊警官、街道和社區讓他們感受到了武漢這座城的溫度。
「對老百姓來說,任何困難都是天大的事,馬虎不得。整個大隊全天候待機,只要群眾有需求,我們責無旁貸。」熊志軍說。
說起當志願者的兒子,熊志軍不可能不擔心。可見兒子有這份擔當,他又多了幾分欣慰。「想當這份差,這些鍛鍊就是必須的」。熊志軍說。
老話講,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
戰「疫」打響後,從小就以爸爸為榜樣的熊振迪,自願報名成為了社區值守點的志願者。
「沒想到他來我值守的社區了。」熊振迪說,爸爸處理完工作,他才湊過去,爺兒倆聊了一會兒。兒子說的,多是守卡見聞;父親說的,多是叮嚀囑咐。
「雖然看見了父親的辛苦,但我還是想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從小就耳濡目染的熊振迪,現已如願考入湖北警官學院,成為一名預備警官。
熊振迪在湖北警官學院上課。受訪者供圖
無法跟著爸爸一起出警、執勤,他就去當志願者,參與西廠口社區執勤點人員出入管理,「感覺在和他並肩作戰。」
儘管一再強調禁止出門、減少出門,但仍然有居民想出去。跟在社區門口站一天相比,口渴才是最難忍受的,可為了減少上廁所造成的防護服消耗,熊振迪口渴也忍著。
一天下來,他累得倒床就能睡著,可第二天一早,他又鬥志昂揚地出現在社區門口。
「體會到了爸爸的不容易。」熊振迪說,他會一直幹下去,直到戰「疫」勝利,「不能讓老熊把我看扁了!」
大家都在看
雷鋒,不是別人
「我就試了一下,救了一百噸大米」
噓!別吵醒他們…
責編:翟巧紅 | 編輯:喬梁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肖璐欣 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