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道立本,八政唯食居先。
縱觀中華傳統文化《禮記》中的「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以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中,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最早的禮儀是從飲食禮儀開始的。它們都是將「食」和「育」結合起來,將「食」上升到精神修養層面的一種教育。
9月20日周日下午三點,由山東省團餐行業協會主辦,我校協辦的食育高峰論壇在我校舉行。參加此次論壇的領導及嘉賓有山東省市場監管局遲玉聚、濟南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張麗華、山東省團餐行業協會會長王海清先生、山東省學校衛生協會副會長于波、濟南稼軒學校小學部校長李秀偉、臺灣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童儀展、臺灣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臺灣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經理湯惟靜、中華國際家庭服務資源發展協會理事長趙唯茜、中華國際家庭服務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盧潔瑩、北京食育推動計劃負責人劉璐、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山東省臨床營養質控中心專家程振倩、濟南大學營養學副教授綦翠華、濟南歷城初級實驗中學寇校長、萊州天和餐飲總經理李雲啟、萊州天和食育負責人趙海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企業全媒體事業中心總經理於成功、濟南時報健康部主任潘源浩、山東教育衛視姜永泉。
山東省團餐行業協會王海清會長、省市場監管局遲玉聚為本次論壇致開幕詞,他指出食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獲得有關食的知識,有正確獲得食的能力。
接下來北京食育推動計劃負責人、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劉璐女士做專題分享《以食育人,守護未來》。劉璐女士將食育中的餐桌禮儀、時間管理、食物營養、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勞動等方面與我國德智體美勞五育相融合,充分展示了食育的教育意義。
臺灣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女士帶來了臺灣的先進食育理念。從知識(教材)、美味(餐點)、溝通(人)、體驗(空間)、美感(食器)五方面,滲透到每個工作日的營養5餐中,把飲食的文化融入到生活中,滲透到每一個人文領域,飲食教育是生活教育,而生活教育則是每一天的教育。這便是灃食團隊「從小參與,營養改變未來」理念的獨特踐行方式。
接下來王海清先生、童儀展先生、林芳燕女士和趙唯茜女士出席了下一環節的座談,回答並討論了有關食育的問題。程振倩女士和李雲啟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做食育要有社會大愛,要關心下一代,才能做好食育工作。
2019山東省食育高峰論壇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會後參會領導及嘉賓參觀了稼軒學校小學部的食育教室,他們對我們先進的食育設施及教育理念表示高度的讚許。
當下食育走進教育的視野,說到食育,也就是飲食教育,這是一門新興的課程,也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從對食物的認識,怎樣烹製食物,以及食物背後的意義,從而對教育作用。食育不僅僅是讓孩子獲得有關「食」的知識,更是要讓孩子具備選擇「食」的能力,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建立環保的生活習慣。當今社會,環境問題、飲食安全問題、飲食文化的缺失等等諸多問題,更讓食育顯得尤其重要。
本次食育論壇我們匯聚了力量、深化了對食育的認識、凝聚了共識,前期協會與濟南稼軒學校小學部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希望我們多方聯動攜手共創山東食育發展之路。
文:於馨茹、邵麟 圖:趙麗敏 審稿: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