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燕園到世界 | 中羅兩國的橋梁——羅馬尼亞前駐華大使羅明和漢學家薩安娜

2021-02-20 留學北大

在北京大學,羅明和薩安娜不僅收穫了豐富的學識,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他們的燕園情緣可謂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兩人一起學習、互相幫助,從而萌生了深厚的感情。1953年初,羅明和薩安娜在北京結婚,組成幸福的家庭。當時北大校方專門為已婚留學生安排了住處,令羅明夫婦非常感動。

1956年,羅明和薩安娜從北京大學畢業。「畢業證書是馬寅初校長籤發的,襯底有『為人民服務』五個字。」薩安娜回憶說。羅明從1954年起就開始為羅馬尼亞和中國領導人做翻譯,實際上已進入羅馬尼亞外交部。薩安娜畢業後也到外交部工作,1956-1959年、1961-1964年在羅馬尼亞駐華使館任職;1964年回國,1966年起到羅共中央歷史社會和政治科學研究所工作。

走出燕園的羅明和薩安娜,懷抱對中國「第二故鄉」的無限熱愛,畢生都從事著推進中羅關係和兩國文化交流的事業,踐行著「要成為羅馬尼亞和中國之間的橋梁」的誓言。20世紀50-60年代,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時幾乎都由羅明陪同、翻譯。有人認為中國和羅馬尼亞在50年代交好,但到60年代初,受蘇聯影響,兩國關係走向低谷,特別是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羅馬尼亞方面不僅對中方代表團態度冷淡,還公開批評中國。對此,羅明以會議親歷者的身份明確指出,這些說法並不準確,當時中羅兩國關係沒有走向低谷。面對採訪,他詳細描述了60年代初隨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的情形,並用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展示著兩國關係的親密無間、堅定不移,展示著兩國領導人的互敬互信。

「我無論是陪同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還是給訪問羅馬尼亞的中國領導人當翻譯,都是對羅中關係中一些重大事件的親歷和見證。」羅明說。在中國高層領導人中,最使他難忘的是周恩來總理:「我永遠記得,在許多招待會上,不論是以主人還是客人的身份,周恩來總理都會在與會者中轉上一圈,向每個人問候幾句。他也常常會注意到我,然後說:『嘿,羅明,乾杯!』要知道,我的外交級別在當時是享受不到這種乾杯禮遇的。」

1990年.羅明就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更是直接參與到羅中關係的構建中,江澤民、李鵬、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外交部退休後,羅明開始從事羅中關係研究,編著羅中關係文獻集,並在羅馬尼亞科學院、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多次發表有關中國的報告和講話,推動羅中友好信念深入人心。

薩安娜也是促進羅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羅共中央歷史社會和政治科學研究所工作期間,她一直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最喜歡寫的東西就是中國人民的民族抵抗運動,她認為這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中國的過去和將來。她還寫了不少中國的歷史名人傳記,包括孔子、秦始皇、司馬遷、蔡倫、張衡、張騫、班超、鄭和、康熙皇帝等,將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到羅馬尼亞。退休之後,薩安娜出版了《象徵之國度》《龍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神州》《中國外交的歷史及精神根源》和《中國茶文化》等著作,在羅中兩國均獲得很高評價。

相關焦點

  • 貝南共和國駐華大使親切接見萬合商匯業務負責人一行
    Adovelande) 的熱情邀請,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侯路怡女士、胡建民先生,北京萬合商匯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張智先生一行前往貝寧駐華大使館,與大使先生及使館相關工作人員就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了親切的會談。
  • 演講 前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愛媛演講(組圖)
    23日雖是日本連休期間,但是來自當地熱心於日中關係的各界民眾200餘人出席了演講會,居住在當地的華僑華人50餘人也興致勃勃前來參加,氣氛熱烈。在將近兩個小時演講中,丹羽宇一郎娓娓道來,以其商人機敏用數字詳盡介紹了中國近3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震驚世界的變化;以其政治智慧分析了中國、東亞,以及世界政治版圖結構的變遷及其走向。演講結束後,丹羽先生還回答了聽眾提問。
  • 南財對話丨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英中關係有韌性能夠承受壓力,英國依然歡迎中國投資
    作為英國自1972年以來的首位女性駐華大使,吳百納在英國外交界被視為「中國通」。9月4日是她作為駐華大使任期的最後一天,下一站,她將奔赴紐約出任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此前的8月19日,吳百納在北京舉行了離任前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她先後用中文和英文對媒體講話,稱英中兩國雖然在華為等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在很多問題上擁有廣泛共識。
  • 希臘駐華大使:歐盟不會選擇同中國對抗,世界應接受中國崛起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英國新任駐華大使剛來北京,就和網友聊起了豆汁兒……
    本文轉載自21世紀英文報,已獲授權近日,英國新任駐華大使吳若蘭(Caroline
  • 十九大時光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五年一次的盛會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利德近日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九大的召開是中國發展進程中重要的歷史性時刻。過去五年中國成就非凡,下一個五年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 ...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訪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
    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高度評價中國疫情防控成效以及積極促進抗疫國際合作:「阿中兩國相互支持,共同應對疫情挑戰。相信戰勝疫情後,阿爾及利亞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將邁上新臺階。」布哈利法認為,中方採取果斷有力舉措,成功控制住疫情,為各國抗疫提供了有益借鑑。「在中國人民抗擊疫情期間,阿爾及利亞向中方捐贈了急需的抗疫物資。
  • 羅馬尼亞 | 羅中之家向在羅中國朋友拜年了
    瓦尼亞對《歐洲時報》駐羅辦事處記者表示,在牛年春節來臨之際,羅中之家所有成員祝在羅中國朋友牛年大吉、闔家歡樂、財源廣進!她指出,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嚴重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中國展現出強大制度優越性和發展韌性,並且特別感謝在羅中國朋友在疫情期間和羅馬尼亞一起抗擊疫情。並希望通過《歐洲時報》向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歐洲各國中國朋友恭祝新春快樂!
  • 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美國駐華大使訪問國家癌症中心
    2017年8月21日上午,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Thomas Price博士、部長夫人Betty Price博士、美國新任駐華大使Terry
  • 專訪 | 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後疫情時代,中泰文化旅遊將呈現新面貌
    日前,出席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接受東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中泰兩國文化旅遊的發展和推廣將會呈現新的面貌,我們將更加注重品質旅遊,更加積極的推介中泰兩國旅遊資源。中國與泰國的文化交流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1975年中國與泰國建交後,兩國文化交流更為廣泛。
  • 專訪伊拉克駐華大使貝爾瓦利(下集)
    曉田: 您出任伊拉克駐華大使一年時間,您的工作重點有哪些呢?貝爾瓦利:首先,能在中國這樣的大國代表我的國家,我深感榮幸。中國對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一直很友好,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我們從君主制走向共和之時,還是關鍵的戰爭期間,多國對伊發動戰爭期間。
  • 獨家專訪丨馬爾他駐華大使卓嘉鷹:藉助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示馬爾他共和國別樣魅力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火熱進行中。期間,馬爾他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藉助電影節亮點之一的H!Market市場,設立展臺,展示馬爾他共和國的別樣魅力。
  • 面對新時代中希關係發展和經濟合作,希臘大使這樣說
    最近,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17+1機制)和農曆新年之際,希臘駐華大使伊利奧普洛斯先生接受了中國媒體的一系列採訪
  • 尷尬,美國駐華大使回不了中國了
    歡迎朋友點擊上方心靈探旅關注閱讀前,
  • 莊嚴智庫理事長嚴介和在京拜會泰王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
    10月30日,莊嚴智庫理事長嚴介和親赴北京拜會了泰王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雙方縱論周邊政經大勢,擘畫企業合作藍圖。莊嚴智庫理事、港珠澳建設董事局主席殷麗冰全程陪同參加。會上,嚴介和理事長表示,做大事、成大事,都是先交朋友、後做業務,第一次也是禮節性拜訪大使閣下,滿懷熱忱。優秀都是簡單的,但不代表簡單的都是優秀的。創新往往就是違規,創造往往就是破壞,從備受關注到倍遭質疑。
  • 新任日本大使本周來華,官邸隔離2周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將於本周來華。《環球時報》記者獨家獲悉,垂秀夫將從青島入境,隨後在北京日本大使官邸接受為期2周的隔離。
  • 羅馬尼亞歷史名城:阿爾巴尤莉亞
    這個聯盟成員中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119個國家,包括日本的東京、羅馬的義大利、奧地利的維也納、中國的西安、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西班牙的巴塞羅納、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加拿大的魁北克、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美國的波士頓以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這些城市位於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遊客們可以來這些城市發現這些城市的歷史。
  • 參考快評 | 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這條闢謠,值得細品……
    你沒有看錯,美國駐華大使館闢謠了!儘管新聞稿通篇沒有出現「闢謠」二字,但滿滿的闢謠風卻是撲面而來。
  • Hablan los embajadores | 專訪厄瓜多駐華大使
    從胡同到故宮,這些地方都讓人流連忘返。不只是北京,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魅力,無法厚此薄彼。各地特色不勝枚舉,而我們在各地的訪問有助於我們的外交官、大使進行更加具體的特色外交,比如兩國之間結交友好城市,在兩國地方政府之間尋求合作。」"Beijing es una ciudad imperial magnífica, inago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