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學,羅明和薩安娜不僅收穫了豐富的學識,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他們的燕園情緣可謂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兩人一起學習、互相幫助,從而萌生了深厚的感情。1953年初,羅明和薩安娜在北京結婚,組成幸福的家庭。當時北大校方專門為已婚留學生安排了住處,令羅明夫婦非常感動。
1956年,羅明和薩安娜從北京大學畢業。「畢業證書是馬寅初校長籤發的,襯底有『為人民服務』五個字。」薩安娜回憶說。羅明從1954年起就開始為羅馬尼亞和中國領導人做翻譯,實際上已進入羅馬尼亞外交部。薩安娜畢業後也到外交部工作,1956-1959年、1961-1964年在羅馬尼亞駐華使館任職;1964年回國,1966年起到羅共中央歷史社會和政治科學研究所工作。
走出燕園的羅明和薩安娜,懷抱對中國「第二故鄉」的無限熱愛,畢生都從事著推進中羅關係和兩國文化交流的事業,踐行著「要成為羅馬尼亞和中國之間的橋梁」的誓言。20世紀50-60年代,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時幾乎都由羅明陪同、翻譯。有人認為中國和羅馬尼亞在50年代交好,但到60年代初,受蘇聯影響,兩國關係走向低谷,特別是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羅馬尼亞方面不僅對中方代表團態度冷淡,還公開批評中國。對此,羅明以會議親歷者的身份明確指出,這些說法並不準確,當時中羅兩國關係沒有走向低谷。面對採訪,他詳細描述了60年代初隨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的情形,並用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展示著兩國關係的親密無間、堅定不移,展示著兩國領導人的互敬互信。
「我無論是陪同羅馬尼亞領導人訪華,還是給訪問羅馬尼亞的中國領導人當翻譯,都是對羅中關係中一些重大事件的親歷和見證。」羅明說。在中國高層領導人中,最使他難忘的是周恩來總理:「我永遠記得,在許多招待會上,不論是以主人還是客人的身份,周恩來總理都會在與會者中轉上一圈,向每個人問候幾句。他也常常會注意到我,然後說:『嘿,羅明,乾杯!』要知道,我的外交級別在當時是享受不到這種乾杯禮遇的。」
1990年.羅明就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更是直接參與到羅中關係的構建中,江澤民、李鵬、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外交部退休後,羅明開始從事羅中關係研究,編著羅中關係文獻集,並在羅馬尼亞科學院、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多次發表有關中國的報告和講話,推動羅中友好信念深入人心。
薩安娜也是促進羅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羅共中央歷史社會和政治科學研究所工作期間,她一直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最喜歡寫的東西就是中國人民的民族抵抗運動,她認為這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中國的過去和將來。她還寫了不少中國的歷史名人傳記,包括孔子、秦始皇、司馬遷、蔡倫、張衡、張騫、班超、鄭和、康熙皇帝等,將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到羅馬尼亞。退休之後,薩安娜出版了《象徵之國度》《龍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神州》《中國外交的歷史及精神根源》和《中國茶文化》等著作,在羅中兩國均獲得很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