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電池研究新突破:休斯頓大學發現鎂電池陰極新設計

2021-03-01 礦冶園科技資源共享平臺

這種新電池的存儲容量為400mAh/g,而較早的鎂電池為100mAh/g。商業鋰離子電池的陰極容量約200mAh/g。新電池的電壓保持在一伏左右,而鋰電池的電壓則為三到四伏。

新電池通過將一氯化鎂放入基體如二硫化鈦之類來儲存能量。與傳統鎂電池相比,通過保持氯化鎂化學鍵,陰極顯示出比傳統鎂快得多的擴散特性。姚彥教授在新聞稿中寫道:「我們把一種納米結構陰極與對鎂電解質的新認識相結合,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論文的第一作者Hyun Deog Yoo博士說:「眾所周知鎂離子是很難插入主體的,首先,打破氯化鎂鍵是非常困難的,不僅如此,主機生產的鎂離子在這方面極其緩慢,總體上降低了電池的使用效率。」據悉,他即將就任韓國釜山國立大學助理教授。

Yoo博士表示,問題的關鍵是要擴大二硫化鈦插層,以便插入氯化鎂——一個被稱為插層的四步法,而不是破壞氯化鎂化學鍵並單獨插入鎂。保留氯化鎂化學鍵使陰極可以儲存的電荷翻倍。

一氯化鎂分子太大,不能用常規方法插入二硫化鈦。在早期工作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有機「支柱」將二硫化鈦的差距擴大了300%,創造了一個開放的納米結構。這種開放的支柱很小,只有0.57~1.86納米,但它們可以讓鎂陰極插入到二硫化鈦中去。

研究人員寫道:「組合(聯合)理論建模,光譜分析和電化學研究結果,揭示了化學鍵未斷裂的氯化鎂離子的快速擴散動力學。即使在室溫下,大容量也具有優異的速率和循環性能,這為各種多價離子電池有效插入基體創造了可能性。」

姚彥教授說:「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通用策略,通過在更高電壓的基體中插入各種多原子離子,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以更低的價格創造更高能量的電池,尤其是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

此項成果對研究鎂電池的正極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種電化學理念有望拓展到其他多價態離子(如Zn2+、Ca2+、Al3+)插層的二維材料研究中,為多價態離子電池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該研究主要得到了美國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的資助。

相關焦點

  • 【資訊】鋰電池回收新突破!新技術可減少90%能耗和75%溫室氣體排放
    來源:財聯社如今的大多數鋰電池都使用稀有而昂貴的金屬鈷作為陰極的一部分,但開採這種材料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代價。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尋找更環保的替代材料,而磷酸鋰離子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最新研究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它的環保性能,一旦用完就可以使用少許能量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 鋰電池回收新突破!新技術可減少90%能耗和75%溫室氣體排放
    如今的大多數鋰電池都使用稀有而昂貴的金屬鈷作為陰極的一部分,但開採這種材料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代價。
  • 再獲突破:新研發的透鏡可消除全可見光波段色差
    臺灣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蔡定平特聘研究員及臺灣大學團隊的透鏡研究取得再次突破,團隊最新研究證實並製作出可消除整個可見光波段中色差的超穎刻作透鏡
  • 新發現|腸繫膜:人體的新器官?
    解剖學的新發現,總是令人痴迷。
  • 研究發現: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症狀或與成人不同
    然而最近英國的專家發現,兒童與成人感染新冠症狀有所不同,值得注意!新型冠狀病毒真是無處不在!成人感染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甚至可無明顯發熱。
  • 新突破:提升OLED壽命已實現?
    OFweek顯示網訊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設法大幅增加TADFOLED發射器壽命,達到約8倍。
  • 英國研究發現:這種新CT掃描方式可減少輻射致癌
    本文由盛諾一家原創編譯,轉載需經授權根據一項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新研究,一種新的CT掃描技術將完整的X光線束分解為細光束
  • 【新發現】蟲生真菌:新一代環境友好型農藥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受益於研究人員在蟲生真菌防治害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我們距離新一代的環境友好型農藥又進了一步。來自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家Robert Coutts博士和來自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Ioly Kotta-Loizou博士正在探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農藥或者生物農藥的可能性。
  • 全球新冠解毒劑研發競賽,以色列突然成為黑馬
    據報導,僅7月16日一天,以色列就報告了193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創下了紀錄。雖然抗體研發成功,但是要做到普及,還需要一定時間。 此外,以色列還有研究發現,降膽固醇常用藥或有助治療新冠肺炎。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雅各布·納哈米阿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稱,他們完成的早期研究顯示,降膽固醇藥物非諾貝特在實驗室研究中能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可能有助於治療新冠患者。 據介紹,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會阻礙碳水化合物的常規消耗,導致肺細胞中堆積脂肪,以此為病毒自身複製提供條件。
  • 研究:六成新冠病毒重症康復者患譫妄症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易患精神疾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最近發現,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重症患者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喬納森·羅傑斯(Jonathan Rogers)及同事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雜誌上。羅傑斯團隊整合多個醫學文獻庫並觀察了72宗Covid-19及SARS、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患者,重點關注這些疾病與精神問題之間的聯繫。
  • 東湧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配套設施迎來新進展
    慶盛樞紐區塊新建縱一路開工南沙慶盛樞紐區塊綜合開發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科技創新節點,項目建成後,將為區塊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等科技前沿產業提供極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吸引更多科技創新產業聚集。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研究:15%與空氣汙染有關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報告,全球因染新冠病毒而喪命的病例中,15%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連,點出溫室氣體排放構成的健康風險。(Getty Images)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期刊「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引用美國、中國的健康與染病數據,與空氣汙染、新冠病毒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有關。
  • 【新型肺炎】大阪大學發現:新冠早期服用託珠單抗可避免細胞因子風暴
    研究成果的要點在新冠病毒感染症的早期,血液中的細胞因子【*1】 IL-6【*2】會增加,這種IL-6會使血管釋放出促進血液凝固的分子
  • 陰極組裝線上的監督員「小鄭」
    早上七點多,在鉚焊陰極組裝車間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早早在施工現場,對陰極組裝所用的陰極炭塊和鋼棒等材料逐一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把合格與不合格產品一一做好標識,幾年來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陰極組裝工作由外包單位二冶整體負責,組裝現場負責人張師傅,每天到現場的第一句話就是:「張師傅,施工材料的質量是保證施工質量的第一關,而施工質量的高低決定了電解槽的壽命,質量不過關不僅影響公司效益,還會造成安全事故,我們幹質量的,既然公司把這麼重要的使命賦予了我們,我們就要為每道工序的質量保駕護航,讓公司放心。」
  • 最新研究:狗狗檢測新冠準確率高達94%
    近日德國一家獸醫診所表示,經過訓練的嗅探犬檢測新冠的準確率可高達94%。漢諾瓦大學獸醫診所負責人霍爾格·沃爾克(Holger Volk)表示,他們在一項研究中為嗅探犬提供了確診新冠患者的樣本,嗅探犬正確找出確診者的機率為94%。所以嗅探犬的確可以嗅出感染者無感染者,不管對方是有症狀還是無症狀。
  • HIV新突破:只需一滴血,手機就可以檢測HIV病毒
    早期發現愛滋病毒對於幫助遏制潛在的疫情至關重要,但是現有的檢測需要複雜的分析設備和長時間的結果等待時間。該團隊首先優化了SAW生物晶片和捕獲塗層,以檢測利用小美洲駝抗體技術的HIV抗體和重組抗原(分別為抗p24和p24)。然後將其用於測試真實的患者樣品,使用差異測量,以在幾秒鐘內實現高特異性和靈敏度。
  • 震驚動物界的大新聞:一種新猩猩在蘇門答臘被發現
    今早有一個震驚動物界的大新聞:一種新的猩猩在蘇門答臘被發現。
  • 【發現】江西武夷山新發現11種植物 系江西省新記錄種
    新發現的柳杉葉馬尾杉,系瀕危物種。顧鈺峰攝新發現的高野山龍頭草。陳林攝11月9日,記者獲悉,國內核心期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分別於近日刊登相關論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發現的11種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記錄種),即6種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柳杉葉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鐵線蕨、骨牌蕨、異鱗鱗毛蕨、鋸蕨,5種種子植物:車桑子、大花腋花黃芩、巖藿香、高野山龍頭草、九龍山鳳仙花。
  • 新發現:《Science》報導大腦漣波如何促進記憶形成
    利用創新性「NeuroGrid」技術,科學家們發現睡眠促進兩個關鍵腦區溝通,而且連接對記憶形成至關重要。本工作最近發表在《Science》,部分研究經費來自BRAIN計劃。BRAIN計劃:為創建大腦的神經元目錄而努力「大腦如何創造和儲存新記憶是一項基礎性的發現,」本項目領導者、NIH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Nick Langhals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