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大阪大學發現:新冠早期服用託珠單抗可避免細胞因子風暴

2021-02-13 客觀日本
研究成果的要點

在新冠病毒感染症的早期,血液中的細胞因子【*1】 IL-6【*2】會增加,這種IL-6會使血管釋放出促進血液凝固的分子PAI-1【*3】。

在PAI-1的作用下,肺等多種器官會形成血栓,從血管中滲出液體成分,導致肺炎加重。

抑制IL-6的抗體藥物(商品名稱:安挺樂©,通用名稱:託珠單抗)有望對早期的肺炎治療產生效果。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COVID-19)及其引起的肺炎重症化成為人類需要克服的一大課題。炎症性細胞因子IL-6與新冠病毒性肺炎的重症化有關,查清其機制被認為至關重要。

圖:安挺樂抑制炎症的機制。COVID-19導致血液中產生的IL-6經由PAI-1促進血栓形成。最終會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安挺樂通過抑制IL-6,能預防細胞因子風暴導致的肺炎重症化。

大阪大學免疫學前沿研究中心(IFReC)免疫功能控制學領域的姜秀辰助教和岸本忠三特任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血液中的IL-6會增加,IL-6會使血管釋放出促進血液凝固的分子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COVID-19患者的PAI-1水平與細菌性敗血症或嚴重燙傷患者不相上下。這會導致以肺部為首的多種器官形成血栓,從血管中滲漏液體成分,從而導致炎症加劇(上圖)。

這一發現已通過實驗室系統(In vitro)證實,用IL-6刺激血管內皮細胞會誘導PAI-1。研究團隊利用阻斷IL-6發揮作用的抗體藥物安挺樂抑制了該現象。根據以上結果預測,在新冠病毒感染中,通過在IL-6出現增加的早期投放安挺樂可抑制PAI-1的產生,有效進行治療。

【用語解說】
【*1】:細胞因子
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具有多種生理活性。主要在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種類非常多。

【*2】:IL-6(白細胞介素6)
免疫細胞釋放的蛋白質,作為炎症性細胞因子工作。從先天免疫到獲得免疫,功能非常廣泛,已知過度產生IL-6會引起「細胞因子風暴」。

【*3】:PAI-1(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
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肝臟和血小板等,隨著血管內皮損傷和血小板分解會被釋放到血液中。在血液中的含量比較高時,就會成為抑制血栓溶解,促進血栓生長的危險因子。

【論文信息】
題目:「IL-6 trans-signaling induces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in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URL:pnas.org/content/early/2020/08/20/2010229117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或能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心血管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筑波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題為「Tbx6 Induces Nascent Mesoderm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Temporally Controls Cardiac versus Somite Lineage Diversification」的研究報告,文章中,他們對50多種轉錄因子進行了篩選
  • 新型肺炎 | 日本2600人,避免札幌和大阪出發旅行,啟用中部機場PCR中心
    【共同社11月28日電】日本國內28日新確診的新冠感染人數超過2600人,創單日新高。   在日本中部機場(愛知縣常滑市),在調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PCR檢測中心將於30日開始運用之前,28日舉辦了開張儀式和內部觀覽會。
  • 英國癌友染新冠後腫瘤全消失!專家推測:病毒刺激體內免疫細胞
    曾有淋巴癌患者在罹患肺炎、結腸炎後腫瘤消失不過,淋巴腫瘤「自愈」的案件並不是第一例。2012年在《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 Leukemia》發布的一篇文章中,一名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得了肺炎和結腸炎後,腫瘤也自發消失了。當時的研究者猜測,抗腫瘤免疫反應可能是導致腫瘤自發緩解的潛在原因。
  • RevImmune推進新的新冠肺炎免疫療法
    這項ILIAD-7試驗已經開始在巴恩斯猶太醫院-密蘇裡浸信會醫學中心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另外4個研究中心招募患者: 克利夫蘭診所、石溪大學醫院、佛羅裡達大學醫學中心和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醫療中心。其他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當中。
  • 全球新冠解毒劑研發競賽,以色列突然成為黑馬
    美國希望搶佔先機,有專家預測,美國到今年底將能完成成功開發新冠疫苗的目標。英國不斷取得進展,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有望在9月以較大規模上市,大家都想爭第一,但想不到的是,以色列卻突然成為了一匹黑馬,引起了關注。
  • 日本新增新冠患者126人!大阪道頓崛川迷之操作,舉辦萬燈祭祈願病毒平息?
    截止至7月1日上午0點,全日本境內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126人,新增死亡患者數2人,總死亡人數上升至989人。就在此背景下,大阪按照往年的傳統,舉辦了萬燈祭「道頓崛川とんぼりリバーウォーク(深裡橋~日本橋段)」,河岸掛起了1200個燈籠,引得無數行人注目。© 每日新聞萬燈祭活動可追溯到1999年,而在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一度面臨暫停的局面。
  • 銀丹解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臨床效果顯著
    該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臨床治療中,銀丹解毒顆粒具有縮短發熱時間和促進肺部炎症吸收的作用,能夠縮病程促進患者康復,安全性良好。多個有效成分的綜合藥理作用可能是其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圖片來源:北京地壇醫院根據地壇醫院介紹,地壇醫院多學科團隊對前期收治的138例COVID-19患者進行的前瞻性隊列觀察,所有患者均採用了對症和支持治療,結果發現服用銀丹和CD4細胞數量是促使患者病情恢復的獨立影響因素
  • 肺癌 10 大早期症狀:早發現,九成可治好!
    正常情況下,這種氣體交換會由成千上萬的「肺泡細胞」完成。可好好地,肺怎麼就得癌了呢?支氣管黏膜上皮及肺泡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異常細胞。大多數情況下,身體的免疫細胞都會主動清除門戶。可一旦這些異常的「癌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 武漢確診41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死亡1例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11日晨發布通報稱,在「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武漢衛健委組織對現有患者標本進行檢測,截至1月10
  •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肺炎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國衛辦醫函〔2020〕77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部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 JAD: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新方法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大腦多巴胺分泌細胞的損傷以及新記憶形成的能力等變化能夠用於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
  • 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研究:15%與空氣汙染有關
    德國和賽普勒斯的專家如今表示,他們已經估算出新冠病毒(COVID-19)死亡病例中,有一定比例得歸咎於空氣汙染加劇帶來的影響。(Getty Images)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醫學期刊「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引用美國、中國的健康與染病數據,與空氣汙染、新冠病毒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有關。
  • 科普:人體免疫力之一:T細胞亞群的意義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尚無特效藥的情況下,人類只能依賴自身戰鬥力-免疫力來抵禦病毒的侵襲。人體的免疫細胞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
  • 這些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聞,都是假的!
    @廣醫一院微博截圖記者發現,有不少關於武漢肺炎的傳聞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傳播,引起恐慌。在此提醒大家關注權威信息,不信謠,不傳謠,科學應對疫情。傳聞① 「非典」是生物戰?真相:媒體闢謠稱,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非典病毒是由美國人研製,並且具體如何攻擊的也沒提供任何可能的證據。從頭到尾,美國製造「基因武器」的說法都只是斷。除了消費公眾情緒博取流量之外,對於公共利,對於疫情防護毫無價值可言,反而會加劇恐,亂上加亂。
  • 中疾控:英國報導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不必恐慌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就此接受總臺記者採訪。1.上海發現的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力增強了嗎?
  • Oncogene: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熊躍研究組發表組蛋白去甲基化酶新研究成果
    研究首次闡明了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B作為泛素連接酶的新功能,並揭示了其在促細胞分裂因子誘導下對c-Fos蛋白的分子調控機制,韓笑然為論文第一作者,熊躍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B(又稱作FBXL10),在幹細胞自我更新、體細胞重編輯、細胞衰老和腫瘤發生中起到重要調控作用。
  • 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萬一吃了會怎樣?
    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吃進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
  •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 | 新型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冠狀病毒對熱敏感】
    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在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
  • 免疫新發現:認識ω-3多不飽和脂肪酸
    張競文,胡欣,金鵬飛.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及其藥物治療[J].中國藥學雜誌.2020;1-10.3. Brenna J T, Salem Jr.
  • 鄂爾多斯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
    鄂爾多斯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