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弈(quanqiuboyi)——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解讀,8000萬人訂閱的超級微信大號。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
印度媒體《經濟時報》於日前刊文稱,解放軍在列城邊境地區設置了多個擴音器,連續不斷地向印度軍隊播放旁遮普語歌曲。印媒認為,這是中方為轉移印方注意力而採取的措施。也有印度網民揣測,這是解放軍「放低身段、軟化態度」的一個預兆。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方想藉此舉傳達的真正意思是——印度大軍已經陷入「四面楚歌」了,而印度人的所有猜測都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這個成員源於楚漢爭霸之中的垓下之戰。垓下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2年,這場戰爭是劉邦和項羽二人之間的最後一場大戰,項羽所率領的10萬楚軍在這一戰中全軍覆沒,由此奠定了劉邦建立漢朝的基礎。
垓下一戰失利之後,項羽率領楚軍殘部仍負隅頑抗,試圖做困獸之鬥。為了瓦解楚軍最後的心理防線,劉邦便命令漢軍所部學唱江東一帶的楚國民謠。於是乎,楚軍大營周圍當晚全都響起了楚歌。這一舉措給楚軍殘部造成了極大的震撼,無不以為楚國之地皆已落入漢軍之手,士氣因此全面崩潰。眼見大勢已去的項羽率八百騎兵向南突圍,但還是因為無言面對江東父老,最終在烏江江畔自刎。
考慮到中印兩國天然就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差異,想要完全復刻當年垓下之戰中的「四面楚歌」這個典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解放軍官兵在短時間掌握不了印地語,而印軍官兵來源混雜、南腔北調,想要以某一種單一語言突破全體印軍的心理防線也不現實。因此,我方最終選擇了向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要是號手能把這首曲子吹出來,效果沒準還能更好
之所以選擇旁遮普語而且不是印地語或其他的印度語言,其一個重要原因或是在於,印度有一首旁遮普語歌曲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便是印度歌手馬哈帝在1998年創作的《Tunak Tunak Tun》,它在中國有著另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稱——《我在東北玩泥巴》。
《我在東北玩泥巴》中文版部分歌詞示意:
天哪
恨啊
挨餓
多冷的隆冬
多冷的隆冬
多冷的隆冬
噠噠噠
多冷啊
我在東北玩泥巴
雖然東北不大
我在大連沒有家
《Tunak Tunak Tun》的旁遮普語原意本是歌頌愛情,然而中文版本卻成為了許多中國網民的惡搞對象。考慮到目前中印邊境兩軍的對峙狀況,《我在東北玩泥巴》的歌詞用來形容當下印軍的處境倒是貼切,儘管印度人聽了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
要是廣播裡的歌也聽不明白,那下次就只能用大炮來演奏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17日,印度總理莫迪迎來了自己的70歲生日,印度軍政界要人和寶萊塢明星在當天都向莫迪獻上了生日祝福,不過莫迪的這個70大壽過的並不輕鬆。一邊,印度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了512萬大關;另一邊,修葺印度總理府耗費30億美元一事又引起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現在,中印邊境地區的中國喇叭裡又傳來了旁遮普語的歌曲。
也不知道莫迪在生日當天聽到這首《我在東北玩泥巴》之後會是個什麼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70大壽他是很難過得安寧了。
思考者還在閱讀
大選結果已無懸念!一則調查報告出爐,65%美國人的態度說明一切!
加勒萬河谷衝突真相披露:解放軍血戰到底,很多印軍投降!
熬夜寫文章,朋友們記得在右下角點下【在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