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印度是想追著中國PK?

2021-02-15 環球網

「疫苗外交:印度通過廣泛的出貨量尋求與中國競爭」,路透社當地時間7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印度官員當天表示,印度已經批准向柬埔寨運送新冠疫苗,此外還計劃向蒙古國以及幾個太平洋島國運送疫苗。路透社稱,這是印度擴大「疫苗外交」的一部分。

路透社報導截圖

文章援引印度官員的話稱,在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請求下,印度已經批准向柬埔寨提供十萬劑疫苗。此外,文章還提到,印度已經給緬甸、孟加拉國、尼泊爾、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提供了疫苗。在當地時間7日,印度的5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也已經抵達阿富汗,不過這些疫苗仍在等待世衛組織的批准。

文章稱,為試圖在與亞洲巨人中國的競爭中搶先一步,莫迪政府已經向鄰國提供百萬劑本土生產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即使印度國內的疫苗接種行動也才剛剛剛開始。文章認為,莫迪是在利用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各種疫苗生產國的優勢,來促進地區關係,並抑制中國在政治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資料圖

路透社的報導還同時提到印度國內疫情的嚴峻,印度的新冠確診病例位居世界第二。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8日上午9時23分,印度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080萬,死亡病例超過15萬。印度計劃在8月份之前為3億人接種疫苗。報導認為,印度需要加快步伐才能實現夏季目標。

「印度能否憑藉新冠疫苗外交勝過中國?」《南華早報》1月26日的文章就曾討論過這一問題。文章援引東南亞分析家巴拉達斯·戈沙爾的話稱,柬埔寨對印度的請求是「對印度在亞洲聲望的大提升」。印度前外交官維納·西克裡稱:「莫迪的疫苗外交就是要利用我們在科學和製藥方面的進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印度的時刻。」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除非新德裡此後能採取更多的實質性措施,比如投資、發展援助和戰略合作,否則印度疫苗供應產生的影響將是短暫的。新德裡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馬諾傑·喬希近日撰文稱,印度從疫苗外交中獲得的收益將是很小的,而且很可能無法實現其真正目的,因為中國擁有更強大的實力。印度缺乏北京那種提供貸款和軍事裝備的能力,因此無法(像中國那樣)贏得鄰國們的支持。

此前報導:


印度畫了一張「餅」。


印度「慷慨」?

相關焦點

  • 印度陸軍想出對付中國一「毒計」
    印度陸軍想出對付中國一「毒計」 2021 01/29 13:39 環球時報新媒體
  • 印軍公然朝聯合國車隊開火,印度還想入五常?怕是沒戲了!
    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轉載外媒的報導稱,印軍越過印巴實控線在巴方的一側突然開火,並且將載有兩名軍事觀察員的聯合國車輛作為目標。  在印軍火力打擊下,聯合國車輛遭到嚴重損壞,相關工作人員被巴方施救帶離。
  • UC Web印度大幅裁員暫停業務,是否預示中國企業放棄印度市場?
    據外媒報導,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UC Web已暫停在印度的業務並裁掉了350多名印度員工中的近90%。一些助理、管理和初級職位的員工都已經通過視頻會議被口頭告知了裁員的消息。據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稱,所有員工都被給予了至少30天的提前通知。
  • 印度人口數量緊追中國,面積卻不及中國一半,為何不多建高樓?
    眾所周知,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國,有著將近14億的人口。充足的勞動力,廣袤無垠的土地,為我們中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如今中國並不是發達國家,但卻成為了發展最迅猛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當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
  • 印度人: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外媒:印度製造像海市蜃樓
    那麼,印度這個超級高鐵計劃能實現嗎?有印度網友表示,這個計劃太荒謬了。在印度,單單是徵地就需要三代人的時間。超級高鐵再過100年後會來到印度的。實際上,印度網友對於在印度建超級高鐵,並不現實的說法,在印度高鐵和鐵路飽受詬病的現狀上似乎可以說明問題。自去年2月印度國產最快列車「致敬印度」首次運行後,就事故頻發。
  • 達賴「後院起火」:越來越多在印度藏人想回中國
    日前,美國媒體在印度南部採訪調查時發現,很多不同時期流亡到印度的藏人,都表現出想要回到中國的心情。報導中,「美國之音」記者來到了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第二大城市邁索爾附近的山區小鎮白拉庫佩。1959年,當達賴喇嘛出走西藏時,一批藏民也一起來到印度。
  • 蘋果正嘗試在印度生產iPad:避免對中國製造過度依賴!
    來自外媒9to5Mac的報導稱,蘋果公司正在謀求在印度開始組裝iPad,以減少對中國這個製造中心的依賴。
  • 外國人問為何印度比中國更發達?國外網民:收入相差了四倍
    支持印度更發達的答案:「這是有趣的問題,可能印度人對基礎設施和緩慢的效率感到失望,但是,我會自豪地說,印度在許多方面更發達,人口方面,印度的人口結構比中國更有利,中國老齡化嚴重;經濟方面,由於印度是服務經濟
  • 印度軍方:中國1艘元級潛艇與潛艇支援艦進入印度洋
    《外交》網站2018年10月16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一艘中國海軍「元」級潛艇和926型潛艇支援艦「海洋山」號於本月早些時候挺進印度洋。可能執行反海盜任務。  《印度時報》的「元」級潛艇資料圖,不過也很難說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發現的那一型  報導稱,這是解放軍自2013年以來第8次向印度洋派遣潛艇,上一次派遣是在2017年6月,一艘「元」級潛艇和926型支援艦被派遣至印度洋,執行了為期5個月的反海盜巡邏任務。
  • 頭條 外媒:中國缺席成TPP硬傷
    資料圖片:外媒發布的TPP示意圖參考消息網10月7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商務部6日回應《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結束時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據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5日稱,中國未加入裡程碑式的貿易協定,但大門仍然對未來敞開。來之不易的TPP是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日益激烈之際努力在亞洲施加影響力的成果。中國一直在該地區顯示日益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引人注目地缺席了這個協定。歐巴馬稱TPP是應對中國在亞洲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的一個手段。
  • 外媒:印巴爆發大規模炮戰
    據路透社消息,印度官員稱,當地時間周五,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巴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爆發數月來規模最大的炮戰
  • 外媒:這裡成中美科企逐鹿「關鍵戰場」——
    目前,作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印度在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5%,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巨頭清楚地意識到印度是個戰略市場。▲印度孟買(視覺中國)文章稱,法國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的馬克·廷克指出,關注印度的原因之一是,印度似乎是中美競爭的關鍵戰場,尤其是在外國直接投資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方面。
  • 印度開售「抵制中國」帽,買回發現卻是「中國製造」…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支持此舉的印度網民也在呼籲更多人抵制中國製造的產品,甚至叫囂要以此削弱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光民間呼聲高漲,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也加入了抵制中國製成品的號召,該組織聲稱代表印度7億貿易商和4萬個協會。
  • 印度航空,開始與中國不一樣
    這意味著,印度政府還是想保留印度航空「國有企業」的性質,以免失去「載旗航空」的尷尬。圖:印度航空   攝影:拉上窗簾但這一規定,無疑又讓潛在的投資者少了一成興趣。印度航空現在每天虧損大約十億盧比,照此下去,六月底前如果找不到買家,再讓人民群眾繼續背包袱,莫迪政府的選票可就麻煩了!
  • 憤怒丨印度「神醫」共用注射針頭致人感染愛滋引起5000居民恐慌!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公布的數字,多達58名患者的HIV檢測結果呈陽性,被感染者的人數很可能還會繼續攀升。據外媒報導印度醫療資源短缺,醫生與病人的比例是世界上最低的,每 1000 名印度人只有 0.2 名醫生。此次大規模感染愛滋病毒事件被曝光後,在社交媒體上,印度網友紛紛要求嚴懲「假神醫」,對被感染者表達同情的同時,也憤怒地發出質問,為什麼?
  • 外媒看中國 BBC: 川普如何在中國網絡上走紅
    導讀:從背起唐詩來有板有眼的小外孫女,到優雅幹練的大女兒,川普一家人越來越為中國人民喜愛,川普也由此在中國逐漸成了家喻戶曉的「網紅」。
  • 印度要對抗中國,妄圖「收復失地」,對中國卻是件大好事!
    但不知是自卑過了頭,還是美國的「中國威脅論」把印度忽悠瘸了,印度竟然又想幹一件針對中國的大行動 。據路透社1月21日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聲稱,印度將在未來幾周向南亞國家提供千萬劑新冠疫苗,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生產的阿斯利康疫苗已開始免費運往馬爾地夫、不丹、孟加拉國和尼泊爾,下一批免費獲贈的國家還有緬甸和塞席爾。
  • 外媒:印度將批准45項來自中國的投資提案,可能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英國路透社2月22日獨家爆料稱,印度政府和行業消息人士透露,隨著中印邊境緊張局勢趨緩,印度將批准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提案
  • 印度傻眼了,想趁機坑中國一把,卻被迫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鄰國印度在「對華口罩出口」這個問題上,卻在不到2個星期內,發生了一幕戲劇性變化。趕緊來看看吧。到了這個時間節點,中國的口罩庫存非常緊張,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印度總理莫迪2月10日表示,印度願意援助中國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印度政府即日起取消之前的「出口禁令」,除了N95口罩以外所有醫用手術口罩、除丁腈橡膠手套以外所有手套、以及其它防護用品全部重新開放出口。莫迪點名是為了支援中國而重啟出口,然而莫迪也應該好好反思下,真的是因為「情義」而改變主意,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 《人民的名義》火到海外 國外網友追劇坐等更新
    除了BBC,不少外媒也開啟了追劇模式: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中國的反腐運動或許就會出現在你身邊的熒幕上。我們追劇追得昏天暗地,國外的朋友們也都追起來了。在YouTube的網絡劇官方頻道上,《人民的名義》更新速度與國內完全同步。每一集幾乎都有幾十萬次的點擊量,評論也有數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