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自信,實則自卑」,這用來形容印度當前對中國的複雜態度,再恰當不過了。但不知是自卑過了頭,還是美國的「中國威脅論」把印度忽悠瘸了,印度竟然又想幹一件針對中國的大行動 。
據路透社1月21日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聲稱,印度將在未來幾周向南亞國家提供千萬劑新冠疫苗,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生產的阿斯利康疫苗已開始免費運往馬爾地夫、不丹、孟加拉國和尼泊爾,下一批免費獲贈的國家還有緬甸和塞席爾。
該如何看待此事呢?路透社將此舉解讀為,印度是在「搞『疫苗外交』對抗中國」,但在我看來這對中國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很明顯,印度是將疫苗援助看做是外交的一種手段,而援助的對象幾乎全是夾在中印之間的國家,包括經濟與中國高度綁定的孟加拉,和與印度有直接領土衝突的尼泊爾,如果說印度沒有擠佔中國在南亞影響力的心思,恐怕印度人自己都不信。
孟加拉國人口有1.6億,緬甸人口有5千多萬,儘管一兩千萬劑疫苗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並不能明顯改善疫情,但我想說的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疫苗問題上對小國施以援手,無論其目的是什麼,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和尊重。印度如果想以這種方式來抵消中國的影響力,我沒有任何意見,並且還想讓印度繼續加大力度。
東協是2020年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不出意外,在這些國家逐漸控制住疫情後,這個數字還會有所突破,現在全世界都在搶訂中國的疫苗,還要總統親自代言,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印度願意為這些小國免費提供進口疫苗,我們應該鼓勵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
對中國來說,周邊國家,諸如尼泊爾,越南等。一方面是中國的爭取對象,疫苗外交無可厚非。另一方面,要防控自己國內的疫情,減少鄰國的疫情也是一個必須的途徑,這點我們還要感謝印度的「無私奉獻」。
最值得懷疑的是,為何印度會突然從擴張主義變成「友好鄰邦」呢?
切·格瓦拉同志的名言「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在南亞地區毫無影響力,印度會這麼做嗎?恐怕不會,正是因為中國對南亞諸國長期以來的幫助,援助基礎建設,分發低端產業鏈,讓他們的年輕人有資格進入血汗工廠打拼,這些國家都在吃著中國的發展紅利,中國的影響力是實打實幹出來的。
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
印度明白,就算他們不做,中國隨後也會幫助鄰國走出疫情陰霾,所以印度才會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下血本來「反擊中國,收復失地」,但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在幫中國打廣告,印度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些國家知道,他們成為中國的鄰邦,與中國搞好關係,是何其幸運的事情。
尼泊爾,不丹,緬甸,孟加拉等國雖然國力弱小,即使沒有聽過格瓦拉同志的名言,基本的道理還是懂的。他們不會忘記印度曾經的軍事幹涉斯裡蘭卡、霸道欺凌尼泊爾甚至悍然吞併錫金,也不會不知道印度人現在為什麼帶上了「偽善」的面具。
就實際情況來說,印度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感染大國,自己的國民還要用未完成第三期臨床的本土疫苗,且數量遠遠不夠,莫迪還要裝大尾巴狼,把國外的疫苗拱手送給這些小國,不知道他該如何應對國內早期被他煽動對抗中國的民粹主義者。
印度人在莫迪推特下留言「難道我們(印度人)的生命不重要嗎??」
最後我希望印度真的能夠做到這件事,不要光說不練假把式,並加緊控制好自己國內的疫情。君子論跡不論心,全世界其他有能力的國家一起聯合起來才是正道,中國作為領頭者也希望更多國家加入進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