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天行走需防滑
在下雪時行走,或走在積雪時間較長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調。切忌提重物,雙手不要揣在兜裡,因為雙手來回擺動能起到平衡作用。走路要靠馬路兩邊,防止被側滑的車碰到或因著急躲車而滑倒。
雪天步行鞋子選擇非常重要,高跟鞋與硬平底鞋要堅決拒絕。此外,不妨給鞋子加裝「防滑鏈」。拿一條直徑1釐米左右的粗繩子,在鞋子上面繞兩圈以上,然後在腳腕處固定綁好,防滑效果非常不錯。
另外,出去時最好穿一雙平底防滑鞋,其中凹凸不平齒輪紋深的牛筋底的防滑鞋效果最好,因為牛筋底的彈性和韌性好,對地面吸附能力強,而且耐磨。
2、意外摔跤用肘撐地
在雪天行走時如果突然摔倒,儘量別用手腕去支撐地面,因為這種摔倒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應儘量用雙肘撐地,以減輕後背、後腦勺撞向地面的衝擊力。萬一摔骨折了,不要亂揉亂動,可用圍巾、書本等託住骨折部位,迅速去醫院。如發現自己的髖部疼痛,就更不能亂動,不要起身,最好平躺著,請求他人幫助去醫院。
3、開窗通風防感冒
雨雪天氣氣溫低,人們習慣門窗緊閉,而這樣則為感冒病毒傳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病毒很快就會傳入他人的呼吸道,傳染感冒。
預防感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雪後開窗通風,讓雪後溼潤、清新的空氣進入室內,驅逐帶有病毒的混濁空氣,但此時一定要注意抗寒保暖。此外,南方很多家庭都沒有集中供暖,使用空調的家庭應該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6℃左右,不要太高,因為室內外溫差大,頻繁進出也容易引發感冒。
4、腳部保暖很重要
預防感冒,下雪天腳部的保暖很重要。踏雪後,最好用熱水泡泡腳。在雨夾雪或積雪融化的天氣,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會溼透,極易凍傷雙腳。這時可以在襪子外套上塑膠袋再穿鞋,保暖又隔熱。
5、溫水泡手防凍瘡
俗話說「風后暖,雪後寒」。雪後寒冷的天氣也是凍瘡形成的高峰期。
對付凍瘡,除了戴手套、穿毛靴、戴耳罩等防寒保暖的辦法外,北方民間早已創出了很多簡單實用的小竅門。
最常見的是用溫水泡手腳,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每天重複3次,可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