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的路,
經過一夜的低溫冰凍,
忒滑!
走路成了最恐怖的事!
你說說,
走這樣的路,是個什麼體驗?
摩擦摩擦,像摔跤的步伐
刺溜刺溜,屁墩隱隱作痛
昨天下午兩點起截至今天早上9點,
蘇北醫院急診骨科
就接診約40名創傷患者。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東區醫院和西區醫院
有60多名患者
先後來到急診外科就醫,
多為摔倒致扭傷或骨折,
高峰集中在昨晚。
就在今天上午
交警大隊鐵騎隊在路面巡邏的時候,
遇到一位老人跌倒,
當時老人出現嘔吐和一起其他反應,
鐵騎隊員及時對老人進行救護,
並聯繫救護車,直到把老人安全護送到醫院,
老人目前已無大礙。
雪後路面結冰,
骨科醫生提醒,
雨雪天氣摔傷等外傷高發,
最常見的是髖部骨折、腰椎骨折、
肩部骨折和橈骨骨折。
如果突然摔倒,
儘量不要用手腕去支撐地面,
因為這種摔倒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
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
應先試試大腿、腰部以及手腕是否能正常活動,
倘若不能活動,應用固定受傷部位,
請求他人幫助,迅速前往附近醫院就診。
在未來幾天
揚州的道路還會結冰
為了大家的平安健康
小編決定送上一份
— 雪後防滑秘笈 —
↓↓↓
提醒喜歡穿雪地靴的年輕女孩,雪地靴的鞋底大多為塑膠製成,在積雪和冰面上比普通鞋底更容易打滑。
雪天步行鞋子選擇非常重要,高跟鞋與硬平底鞋要堅決拒絕。凹凸不平齒輪紋深的牛筋底的防滑鞋效果最好,因為牛筋底的彈性和韌性好,對地面吸附能力強,而且耐磨。此外,不妨給鞋子加裝「防滑鏈」。拿一條直徑1釐米左右的粗繩子,在鞋子上面繞兩圈以上,然後在腳腕處固定綁好,防滑效果非常不錯。
大理石地板、大樓室外平臺、廣場中央的大方塊、下坡的路面……這些光滑的地面能避則避。如果非走不可,降低重心,邁碎步挪著走更安全。不要走鏟過雪但是反光的路面,薄薄的一層以及反光的雪路也儘量不要踩。
在下雪時行走,或走在積雪時間較長的地上,最重要的是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調。切忌提重物,雙手不要揣在兜裡,因為雙手來回擺動能起到平衡作用。
當你覺得身體失去平衡時,應迅速扔掉手中的物品,雙手環抱在胸前,防止下意識地用手撐地而造成骨折,同時臀部著地,向左側或右側摔倒。也可以雙手抱頭,用打滾的方式化解衝擊力,這樣既能不會傷到手關節,又能夠很好的保護身體關鍵部位頭部。
如果不慎跌倒,一定注意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儘量別用手腕去支撐地面,因為這種摔倒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發生骨折,切不可亂揉亂動,應用圍巾、書本等工具固定好骨折部位,請求他人幫助,並立即到醫院就診。
遇到雪天雨天,騎自行車或電動車的胎氣不可太足,充氣不滿為好,增加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防止打滑。儘量放低車座,降低重心可以使騎自行車平穩,與前面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騎得慢一點,不要急剎車、急轉彎,遇見緊急突發情況也可有個緩衝過程或提前做好下車的準備。
1.降低車速,按照公路可變情報顯示板上預告的車速行駛,防止車輛側滑,縮短制動距離。
2.加大行車間距,冰雪路面的行車間距應為乾燥路面行車間距的2~3倍。
3.沿著前車的車轍行駛,一般情況下不要超車、加速、急轉彎或者緊急制動。需要停車時要提前採取措施,多用換擋,少用制動,防止各種原因造成的側滑。
4.在有冰雪的彎道或者坡道上行駛時,應提前減速。
5.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或換用雪地輪胎。
通訊員 蘇宣 劉豐 記者 王詩韻 趙雅瓊 陸康潔
新媒體編輯:劉雷
文字校對:王海豔
(部分內容或圖片來源於網絡,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最近幾天,
親們出行莫要著急哦~
點轉發給身邊人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