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燈會賞魚燈,是新會人過元宵的傳統節目。過去元宵節又稱「大燈晚」,明代有「元宵燈燭簫鼓徹夜為樂」,清代時以會城翰祿橋魚燈最為著名。翰祿橋大概在今惠民東路的位置,學宮文溪水從今迎賓館旁穿過翰祿橋(今橋蓋為路面),進入「水關頭」(今蓋菱東花街)。過去元宵節前後,翰祿橋上會搭起龐大的燈棚,掛出各式花燈,有大鯉魚燈、大煎堆燈、大粉印餅燈等等,以歡慶節日。
抗戰前,會城元宵燈飾更加多樣,多了鱲魚燈、鯽魚燈、走馬燈等新品種。上世紀40年代,還有「蠟魚燈」、「竹絲雞」、「火輪船」等新款。2007年開始,會堂一側每年春節都會舉辦魚燈展,各式各樣的魚燈連同廣告牌幾行排開高掛半空,成為會城每年春節一景。後來,學宮文溪水、艇仔湖每年春節也搭起了魚燈展。當天色漸沉,其他街燈、裝飾燈還沒開的時候,魚燈就率先亮起來了。
搭在水面上的魚燈,因為有了潺潺流水的襯託,更加栩栩如生。
仔細觀察,「魚」在水中或下潛、或上翹、或轉身、或跳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倘若配合上「荷葉」、「蓮花」等小景物,則更加有趣,你會發現有的「魚」在盯著「荷葉」,有的「魚」在「荷葉」、「蓮花」間穿行。
雖然魚燈展年年都有,款式大同小異,但每年依然吸引許多過路人駐足觀賞、拍照。
特別是小孩子,一看到魚燈就興高採烈、活蹦亂跳,他們或貼著護欄踮起腳尖看,或在大人的保護下站上護欄看。看魚燈的小孩子大多是目不轉睛,眼神裡寫滿了好奇。
夜晚八點,到了魚燈展最為熱鬧的時段,群燈之下人影交織。
長者喜歡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談論時事,談論人生。
不少攝影愛好者喜歡架上長槍短炮攝影。
小孩子一看到漂亮的燈,便是歡天喜地、滿滿的攝影熱情。
步入現代,人們的娛樂方式已是多種多樣、十分豐富了,元宵之夜逛燈會賞魚燈,似乎已變得沒那麼重要、沒那麼期待,甚至可有可無。前去賞燈的人,絕大多數都被手機相機所佔據,幾乎由頭到尾都舉著手機在拍照,當然,我們自己也是由頭到尾拿著相機。
也許,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年齡,賞魚燈會有不同的心境和方式。至少,魚燈展還在,辦燈會的傳統還在,每天依然有這麼多過路人駐足觀賞、感受這份熱鬧和喜悅,足矣。
今日元宵,今昔印象在這裡祝大家元宵快樂,如意吉祥,年年有餘!
參考文案 |
攝影 | 今昔印象團隊、Seatoo
文案、排版 | Seatoo
責任編輯 | 今昔印象團隊、Seatoo
轉載請註明來源:新會今昔印象;請勿去除作品上的水印,平臺展示圖片為攝影師原創作品,不得盜用作為其它展示或商業用途,如需使用圖片,請聯繫客服進行正版授權。官網地址 / www.0750my.com
客服熱線 / 0750-6198844
郵箱 / 3323741755@qq.com
客服QQ / 3323741755
客服微信 / jinxiyi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