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德國衛生部門向羅伯特·科赫實驗室報告了6114例新增新冠感染,以及861例新增死亡病例。對比上周同期—6412例新增感染和903例新增死亡,感染曲線開始呈微弱下降勢頭了。
7天每10萬居民新增感染數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的感染數字停留在90.0。但是目前德國完成第一針疫苗接種的人口總數仍停留在2.2%。
我們在過去的一個星期追蹤報導了德國乃至歐盟眼下的疫苗困境,以及歐盟層面與疫苗廠商之間的博弈。簡而言之一句話,疫苗並不如年前所預期的那樣按時按量供應。
鑑於眼下疫苗短缺的情況,德國聯邦一級召開了疫苗峰會,聯邦總理默克爾帶領內閣部長連同各州州長,以及各大疫苗生產商、醫藥公司代表進行了線上會晤,是為「疫苗峰會」。
整個會議又是很長的拉鋸戰,持續了超過5個小時,然而整個漫長會議得出的結論就只是將會在夏季結束前完成全民的接種。
默克爾定義了所謂「夏季結束前」的具體時間---9月21日前。默克爾同時表示即使目前在審批中的強生公司生產的疫苗和圖賓根的Curevac公司疫苗都沒有獲得歐盟的緊急批准,只是靠目前已經通過審批的三種疫苗--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也會按時完成全民接種。
除此之外,能夠說得出口的會議結果,幾乎沒有。所有的期望(包括所謂的「國家疫苗接種計劃」)都被延遲到了下一次峰會上。
對此,綠黨主席哈貝克(Robert Habeck)表示失望,在今天早上德國一臺的節目中他談到:「我們的期望管理已經被丟到地下室去了,我認為疫苗峰會應該是用來解釋我們策略是什麼,而不是重複聲明我們的策略叫什麼的。
鑑於公眾對峰會的期望,我本以為會議的結果將會更透明。每次都說下次會更好的結果是讓我不能接受的。」
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巴奇(Dietmar Bartsch)更是直接把這次峰會叫做「安慰峰會」。他認為,就如何將德國帶離「疫苗危機」,政府本應制定明確的生產和分銷計劃,而不是一味地給民眾安慰劑。
FDP自民黨領導人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也公開表示對會議結果感到失望。
聯邦各州的州長也對結果感到不滿意,並同時各自推諉責任,上演一出甩鍋大戲。梅前州州長施威西格表示:「就我而言,歐盟委員會無法令人信服地解釋為什麼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儘早完成採購。」
《世界報》發表文章表示,「沒人願意為疫苗問題真正負責----
歐盟不願意,因為歐盟至今不承認在採購疫苗的拖沓以及撥款時的輕率。
聯邦政府不願意,因為聯邦政府也不可能承認將採購權上交給歐盟是出於德意志的傲慢,認為不如此,小國根本無法獲得疫苗。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判斷,歐洲內疫苗接種率第二高的國家,除了英國就是塞爾維亞(甚至不是歐盟國),證明小國也可以有很高的接種率。
聯邦衛生部長也不願意為此負責,「現在互相指責甩鍋無濟於事,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衛生部長施潘在德國二臺如是說。
各聯邦州州政府也不願意,他們不認為各自糟糕的疫苗分配方案有任何問題,他們選擇把鍋甩給聯邦政府。因為聯邦政府沒有給到足夠的疫苗。
而聯邦政府則甩鍋給了各大製藥巨頭,製藥巨頭們也不願意,他們強調,疫苗的開發和生產已經很快了。
聯合執政的SPD社民黨則表示鍋應該甩給CDU的部長們,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CDU)拒絕指控,他表示沒看到什麼重大失誤。」
只有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爾承認了德國在疫苗接種方面落後方面落後於其他國家,他表示:「我們不會追趕其他國家,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同時索德爾還對於疫苗採購有更務實的建議,他要求疫苗生產商做出更明確的承諾,「我們必須知道,具體何時能夠得到具體多少支疫苗。」
世界報的報導中還對此次的「疫苗峰會」進行了靈魂拷問,「這個會究竟開了個啥?」
上文兩段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小時的會議,開了個寂寞,兜了一大圈,也沒啥定論,一切等到2月10號的會議再繼續。
只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今年第一季度德國能夠獲得的疫苗數量依舊稀少(1830萬劑)。根據會議內容,據說第二季度開始可以增加到7710萬劑,第三季度1.266億劑,到第四季度還能到貨1.002億劑。
那麼,即將到來的國家疫苗接種計劃到底是如何規定的新的疫苗接種順序,德國的疫苗接種未來是會更好還是更糟?我們等到下次峰會時再說吧。
最後插播一條最新消息,俄羅斯Sputnik V疫苗在經過對20000名志願者的測試下,經研究表示有效率高達91.6%,這一研究結果已經在《柳葉刀》上進行了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