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探險史》系列(點擊閱讀):世界探險史連結匯總
13世紀裡,摩爾人佔領著幾乎全部庇里牛斯半島,到了13世紀中期(1249年),基督教徒與摩爾人(來自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伊斯蘭教徒)之間的這場鬥爭在半島西部葡萄牙地區已經順利結束了,當時摩爾人在南葡萄牙的最後一塊領地(阿爾加維)也陷落了。在與摩爾人的鬥爭中葡萄牙國王常常得到城市資產階級的支持。
14世紀上半期,葡萄牙和義大利的混合探險隊再次發現了加那利群島,幾乎與此同時,一些不知名的義大利航海家發現了無人居住的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並以義大利的名稱標在地圖上,一部分名稱被翻譯成葡萄牙文,這些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這三個大西洋上的群島都被標在1375年繪製的天主教地圖上。
葡萄牙位於歐洲的西南邊陲,它極為有利的地理位置促使葡萄牙早期向南進行海上擴張。進行這種擴張的始因是它的歷史發展特點。
葡萄牙完成收復失地的戰爭(從摩爾人手中奪得國家政權)幾乎比它的鄰國卡斯蒂利亞(即西班牙)早兩個半世紀。
主要依靠著沿海城市裡斯本和波爾圖的資產階級和小生產者,貴族(菲達爾卡)的國王政權比其他歐洲國家更早地推翻了地方神權統治,並把這個神權變成了為建立專制體制而鬥爭的馴服工具。
葡萄牙國王依靠著這三支同盟者力量比西班牙國王更早地推翻了大封建主的政權。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同盟者——沿海城市的資產階級的利益,國王政權早在14世紀的初期(迪尼什一世時)大力發展了造船業,並組成了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
在14世紀裡,葡萄牙的船隻與荷蘭和南部英國保持著經常性的商業來往,在西南部他們常常來到加那利群島,並沿非洲的西北海岸航行到北緯28°線。
14世紀後25年,葡萄牙最終結束了依附卡斯蒂利亞的局面,到了15世紀,葡萄牙甚至參與了在卡斯蒂利亞本土進行的內戰。由於這個緣故,到了15世紀時,這個瀕於大西洋的歐洲西南角地區形成了一個海上強國,這個強國的統治集團對在海洋上進行擴張甚感興趣。
這種擴張對地中海地區絲毫沒有不祥的預兆,在地中海,加泰隆人、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都很強大,他們壟斷了印度與歐洲的全部商業貿易(基本上是通過埃及)。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地區強大的漢薩同盟主宰著一切,到了這個時候,漢薩同盟已經進入繁榮昌盛時期。
在他們的西方是一片未曾探索過的大西洋,葡萄牙人認為,在大西洋的彼岸有許多富饒的亞洲國家。葡萄牙人沿這個方向進行了探尋,可是他們所完成的僅僅是再次發現無人居住的亞速爾群島和使這個群島緩慢地殖民化(始於1445年)。
在葡萄牙人面前所展示的廣闊前景只有一個,而且是唯一的前景——沿非洲大陸的海岸線向南挺進。佔領西北非(現今的摩洛哥)的試圖是向南進行海上擴張的前奏曲。
1415年,葡萄牙人佔領了休達城。然而這次強佔對葡萄牙人來說似乎很少有光明的前景,在此以後,僅僅經過了幾十年時間(1471年),這次佔領才導致對直布羅陀海峽一旁一個不大地區的暫時徵服。這個地區叫作「海外的阿爾加維」。
延伸閱讀
秋色新疆
臺灣:我的臺灣行記
美國西部自駕遊
印度自由行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