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理工與環衛工一樣,都是城市的「美容師」。不同的是,環衛工是「陸軍」,而他們是「海軍」。 為保持河道清潔, 「河道美容師」每天早出晚歸,穿梭於石獅河道沿線,打撈各種水上漂浮物。
▲一人撐船,兩人打撈
7月3日早上8點,柯純貞像往常一樣,準時騎著電動車在雪上村附近的河道邊巡視,而波光粼粼的河道上王清龍、柯志遠、柯孫民三人早已穿著橘色救生衣,撐著小船在打撈垃圾,另一名河道清理工周健康也忙著打撈岸邊一些河道死角的河中垃圾,石獅的河道「清道夫」們,開始了他們忙碌的一天。據柯純貞介紹,像這樣的打撈工作,他們一天得做兩次,一次長達四個小時。他們現在在打理的這條河道之前都被水草、塑料瓶等漂浮物填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理後才有了如今的模樣。
▲柯志遠、王清龍正在清理岸壁上的雜草
▲王清龍徒手拔掉岸邊的雜草,險些被紅螞蟻咬傷
「往左邊點,再過去點。」河道上,只見王清龍和柯志遠兩人拿著打撈網,盯著水面上漂浮不定的礦泉水瓶、塑膠袋等垃圾發力「捕捉」,而在他們打撈的過程中,負責「掌舵」的柯孫民要不停地調整船的重心和定位。他們的年齡都在50幾歲,因為長期在戶外工作,風吹日曬,他們的皮膚異常黝黑粗糙。打撈不到半個小時,幾位河道清理工已經是滿頭大汗。
▲將泡沫船綁回岸邊,他們結束了上午的工作
對於柯純貞等人來說,他們一年四季都在河道裡與垃圾打交道,清理河裡漂浮的塑膠袋、水草、落葉等垃圾。「做河道清理工光有眼力和臂力還不夠,會遊泳是必須的。」柯純貞說,每天在河裡「逛」,落水的事是難免的,他們這幾個人基本都有過落水的經歷。
▲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是他們對工作負責任的態度
有趣的是,長年累月的打撈工作,不僅讓柯純貞等人熟練地掌握了打撈技巧,還讓他們掌握了一個「新手藝」——自製打撈網和泡沫船。柯純貞說,因為每一條河道的深淺不一,水流速度也不一樣,有些打撈船在打撈過程中容易翻船,所以他們根據河道的特點,自己購買材料製作了這艘可以承載4到5個人的泡沫船,「購買的打撈杆有些大型的垃圾撈不起來,所以後面連打撈杆我們也自己做。」柯純貞說。
▲柯志遠展示他們親手製作的打撈網
▲周健康負責清理河道死角的垃圾
柯純貞他們這個河道清理隊伍自成立以來,每天嚴格按照水域作業的標準和要求清理河道上的垃圾,持之以恆,從未懈怠。儘管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背,太陽曬黑了他們的皮膚,但他們為了守護石獅的河暢水清,日復一日地堅守在河道上,反覆來回巡視打撈。
▲指縫中的淤泥,掌心的老繭和傷痕,都是他們工作時留下的
記者 蔡怡婷 郭雅霞
石獅市融媒體中心·石獅日報
石獅日報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
石獅日報新媒體矩陣/熱門公眾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