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衛視新藍網報導:在杭州餘杭區崇賢街道工作人員把近10萬隻河蚌投放於新橋港河道進行放養,用於改善河道水質。此舉是餘杭區「五水共治」工作中首次嘗試,同時,也引起廣大媒體的關注和熱議。
在餘杭區崇賢街道的新橋港河秀才橋碼頭上,停滿了一輛輛裝滿河蚌的貨車。一路上,工人們用鐵鍬鏟起船上的河蚌,將它們均勻地撒播到河道裡。原來這是崇賢街道繼增殖放流、水生植物種植等一系列措施後,開展的又一項生物淨水措施——「河蚌淨水」。
據悉,此次淨化的河道共長3.78公裡,共投放蚌苗近萬斤,10萬餘只。杭州餘杭區崇賢街道農業科科長俞麗芬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農業部門了解到,研究表明,一隻成年河蚌每天能過濾100多升水,通過濾食攝取懸浮顆粒(包括浮遊植物和顆粒有機碎屑等),能有效降低水體氨氮、磷的含量,有效改善水質。1隻蚌每天過濾100升水,那10萬隻就是1萬噸水!另外,這次投放的蚌苗只花費了4萬元左右,相比其他昂貴的生態治理項目,這種生物治水法性價比更高。
剿滅的劣V類河道都有個共性:氨氮指標超標較普遍,而總磷、高錳酸鹽等的問題不大。其實,河蚌因為其強大的濾水濾食功能早已被廣泛運用於水質淨化中,對水體生態系統的改良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崇賢街道本次放養的河蚌是三角帆蚌,也稱淡水珍珠蚌,是廣泛分布於我國淡水湖泊等水域的大型雙殼類底棲動物。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河蚌對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為38.05%;亞硝酸鹽、硝酸鹽、磷酸鹽、總氮(TN)、總磷(TP)和化學需氧量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26.93%、34.75%、36.50%、29.66%、32.49%和41.21%,同時對水中固體懸浮物去除率為47.97%—91.87%。
為此,清淨水質方面河蚌可是個大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