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早的鈔票「大陸幣」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不久由13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批准發行的。1789年美國憲法頒布後,國會授權兩家商業銀行發行鈔票,1863-1864年頒布的國民銀行法準許美國各州指定的銀行發行鈔票,稱為「國民銀行券」,因金價和銀價經常波動,為防止金幣和銀幣私運出口,美國政府還發行了「金幣券」和「銀幣券」,這兩種券可以兌取金幣和銀幣。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後,為籌集戰爭經費,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行不能兌現的鈔票,稱為「聯邦券」。此種鈔票的背面圖景使用綠色油墨印刷,稱為「背綠」票,沿用迄今。
1913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按照「法案」的規定,美國全國劃分為12個聯邦儲備區,每個區在一個指定的聯邦儲備市中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為全面協調監督各聯邦儲備銀行的工作,美國政府在首都華盛頓設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聯邦儲備銀行成立後,先發行了「聯邦儲備銀行券」,接著又發行了一種「聯邦儲備券」,作為流通領域的通用貨幣。
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上任後,美國鈔票曾採用了「金本位制」。美國政府在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之後,1931年又取消了「金本位制」。1934年美元貶值後,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將貶值前1922年版以前的舊鈔逐漸收回,目前流通的是1928、1934、1935、1950、1953、1963、1966、1969、1933和1985年版的鈔票。1922年版以前鈔票,尺寸均為178 x 73mm,1928年之後,即目前流通的鈔票尺寸均為156×66mm。
一、美國鈔票的券類
美國發行的每張鈔票上均印刷有券類的名稱,有的位於鈔票上方的邊緣,有的印在鈔票的兩邊。各種美國鈔票券別如下:
1.金幣券,庫印和號碼為深黃色。
2.銀幣券,庫印和號碼為藍色(二次大戰時美國曾在北非使用了庫印和號碼均為黃色的軍用銀幣券)。
3.聯邦券,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後,為籌集戰爭經費,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行不能兌現的鈔票,稱為「聯邦券」。
4.聯邦儲備券,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儲備法案之後發行。
5.國家券是1942年12月美國財政部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措施發行的,總金額為6.6億美元,年版號為1929年,庫印和號碼是棕色,票面上印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
6.夏威夷券,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券種,而是在已有的券類(主要是聯邦儲備券和銀幣券)鈔票上加印黑色「HAWAII」字樣,背面是空心字體,庫印和號碼均為棕色。
另外,侵朝戰爭中美國在南朝鮮曾發行了一種在票面上印有「軍人戰爭區償付憑證」字樣的軍用鈔票,只限定在戰區使用。這種鈔票已於1954年5月25日宣布作廢。
美國目前流通的主要是聯邦儲備券,面額有1、2、5、10、20、50和100美元等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