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訊(記者 夏喬)今年2月11日是大年夜,而12日的大年初一卻是上班上學的平常日子,因此,11日這恰逢日本建國紀念日的公眾假期就尤為珍貴。
往年除夕夜的在日華人,常常是親戚好友歡聚一堂,在異國營造出親情友情其樂融融過年的溫馨場景。今年,由於正處於首都圈緊急狀態宣言發布期間,因此比起國內的「就地過年」,這裡更是「就家過年」,最多也就是做一桌佳餚。
據了解,由於今年飯店晚上只開到8點,而且聚餐也有風險,所以「就家過年」,做一桌子大餐以及包餃子是主流。在日華人的年夜飯吃些什麼?請看一波朋友圈的截圖,基本就明白了。本文中圖片,來自在日華人的朋友圈。
除了其樂融融過春節的華人,也有華人家庭發生「代溝」。
居住在首都圈的華人陳欣告訴《中文導報》記者,為了養育在日本出生成長的孩子們,每個國內的節氣她都儘量安排些傳統吃食。然而,吃慣了漢堡肉、義大利麵或納豆飯的孩子,卻對「重口味」的中華不感興趣,這天她也做了一些中國菜餚,結果剩下很多。
為了過年,華人在陽臺上曬起了自製的香腸。
而獨居日本的華人朋友又是怎麼過年呢?以前很多人還可以歡聚一堂一起吃飯,今年卻只有自己就家過年。剛剛從語言學校畢業的西西,就是這樣一個女生。她向記者詳細敘說了「一個人的除夕」。
晚上7點結束工作的西西,十萬火急趕到家附近的ok超市,卻發店家怕晚高峰發生群聚感染,採取了分批入店的策略,門口的排隊的人龍已經有十幾米之長。西西盤算著買點食材做幾個自己愛吃的中餐,再買點水餃子應景。沒想到,等到自己衝進超市才發現,想做魚香肉絲已經沒有了青椒和筍絲,想做紅燒排骨已經沒有了排骨,勉強供貨還夠的都是日式的中華料理食材,早已吃膩,就連前兩天盯上的炭烤豬蹄也沒有了蹤影。
西西這才反應過來,當天是祝日,日本人都放假在家,來晚市的人當然更多了。沒辦法,臨時打算改吃火鍋,抓了一點牛肉牡蠣魚丸豆腐蔬菜,又選了豆乳鍋湯料,再幸運拿到了最後一盒蒸餃,趕回家一頓洗洗切切,自己的年夜飯就算準備好了。
來日本這三年,可以經常跟家人視頻通話聯繫。西西早就跟父母約好了隔空一起吃年夜飯,在日本的晚9點,中國的晚8點,西西打開攝像頭,對面的父母已經擺滿滿滿一桌大餐,都是自己愛吃的。「有沒有吃餃子呀,明年一定要回來過年呀,我們先替你吃今年的!」母親說。
西西其實並不愛吃餃子,但此刻卻覺得好像吃到了視頻通話裡自己家的海螺餡兒大餃子,一邊聽著父母的絮叨,背景音是春晚熟悉的開場音樂,在用電飯煲煮火鍋的水汽氤氳中,恍惚獲得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寧靜。
看春晚,吃佳餚,已是華人過春節的固定節目。不少華人說,只要備好了一桌菜,打開春晚看,就有種與親人異地同步過年的心境。此外,為2021年除夕夜增光添色的是東京塔又一次點亮了中國紅,主題是「希望」。
有華人在朋友圈發帖年夜飯時寫道:處於疫情肆虐期間,向全世界點亮希望,人類必將戰勝病毒,度過疫情的所有黑暗時刻,迎來光明!春節,對於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是情結。它不僅充滿了鄉愁,更包含了普天下炎黃子孫對美好明天的祝福和期待,它就像紐帶,把人們的心在這一天和故鄉緊緊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