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是我做母親後的第二個春節。因為疫情,我們「就國過年」,在新加坡與家人朋友一起歡度辛丑牛年的春節。
若說做母親前後過年最大的變化便是「心態」。我過了幾十年「孩子」心態的春節,孩子嘛,自然是喜歡春節可以無憂無慮地吃喝玩樂;可做母親後我漸漸開始有了一個小家庭「女主人」的感覺,操持一個家庭過年的大小事務,比如,最簡單的我開始關注餃子餡哪裡來的?
今年過年前,婆婆問我們過年想吃什麼餡的餃子,我腦子中第一個蹦出來的便是「白菜熟豬肉加蒜」的餃子。
這個餡是姥姥家的祖傳秘方,需要過年燉的豬方子肉切末,配以北方冬天家家囤的大白菜,餡的靈魂是大蒜末,在此基礎上只需加鹽,香油和食用油,便香氣四溢。我從未見過其他家庭或餃子館吃這種餃子。
婆婆為了滿足我的味蕾,提前幾天便開始採買豬肉,燉肉。年三十兒下午,一家老小行動起來,婆婆和面、切肉、調餡,桉桉帶領娃娃攪白菜餡,我幫忙包餃子,總算參與了半程祖傳餃子的誕生過程。
有一個場景我每次過年吃餃子都會記起來,有一年年三十兒,姥姥包好了初一的餃子,三十兒和姥姥看完春晚後,媽媽和爸爸說說笑笑地託著餃子拍拍兒回家。2009年除夕夜
年三十兒的這頓餃子,從姥姥的祖先那裡傳承下來,讓我們從年末吃到年頭,年頭吃到年末,一年又一年,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味道和記憶。
2009年春節前夕姥姥為我們準備菜餚
除了準備餃子,今年春節,我開始寫春聯,帶著娃娃給親朋好友拜年,辦春節板報,插花,放風箏.開始學著大人模樣操辦一個小家庭的春節。小菩提會記得多少我並不確定,但我相信有些美好的感覺可能會像餃子的味道一樣,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辛丑牛年全家福(2021)
這期春節黑板報有個小趣事,桉桉非說最右邊捂耳朵的娃娃是捧著一個大蘋果😅,還想給娃娃新加一個頭啃蘋果😆。借這個🍎順祝各位新年平平安安啦!
我和桉桉合作的春節板報
感謝這一年,因為娃娃的姻緣巧合,交了很多貼心朋友,感恩能與屏幕前的你們在這裡嘮嘮嗑。
年三十兒和🐰小姐一家放小煙花
我家的春聯祝福同樣送給大家: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願您及家人六時吉祥!
鳴謝:
石家莊遊藝書畫坊的楊老師,他特地錄製視頻指導我臨時抱佛腳完成了這幅隸書對聯,是我第一次寫,希望今年的毛筆字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