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平一家是2019年2月份搬到順興社區,在這裡,一家人過上了家門口就業、就醫、就學的便捷生活。這樣的日子,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
「7個人、4個房間,我和老公一個人帶一個孩子睡,大孩子和小叔子睡一間,老婆婆自己睡,很擠。」女主人伍小金回憶起21年前的日子,那時一家人四處拼拼湊湊,終於把家裡老舊的木房子推掉,建了一層四間的平房。後來,家裡面兩個孩子和老婆婆常年生病,一家人的開銷靠老公外出務工和她在家務農支撐,日子過得很苦,到了2019年,還沒有能力裝修房子。
談到為何搬遷,女主人伍小金的話匣子便關不住了,她說:「幹部到家宣傳動員搬到縣城去,我們一家商量後就到村裡面報名了,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在縣城買房子也很老火。在縣城,要好掙錢點,日子能不能好轉,就看這次了。」
「能搬到縣城附近來,我們一家很樂意開心。」程明平忍不住插話,他說:「現在,我和姑娘在外省打工,兒子在讀書,老婆在小區賣豆腐、蔬菜,一天起早貪黑,忙裡忙外,雖然辛苦,但只要靠雙手去努力,一定能把貧困戶的帽子脫掉,特別是現在國家對我們農民的優惠政策這麼多,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如今,程明平一家,搬到順興小區快一年了,社區裡的學校、超市、銀行等一應皆全,非常便利,「一站式」的服務令人滿意,走到社區的大門口,就可以坐上快捷暢通的城市公交車。
「搬新家,要貼對聯,親戚朋友才找得到,人家問『你家住哪點?』,才好回答『貼對聯那家』。」伍小金說,布依族在搬新家時都有貼對聯的習慣。想到如今的好生活,都是國家政策好,同時也是幹部認真落實政策的結果,搬到新家以後,程明平一家老早都想請幹部們來家裡坐坐,可是他們來也就坐坐談談,或者和群眾們吃聯親飯,沒有吃上他們家煮的一口飯菜,程明平一家很是愧疚。
「要不在門口貼上一幅感謝黨恩的對聯吧,是我們一家人現在能拿出的最好禮物了。」程明平和媳婦商量,可是奈何沒有文化,小孩又沒有回家,這想法便擱置了。後來,夫婦倆在縣城遇到有文化、會寫毛筆字的侄兒子,才實現了這個想法,他們請侄兒子代勞寫了這幅對聯:「扶貧政策領導好,安居樂業念黨情。橫批:感謝黨恩。」
「這家,算是正式喬遷了。」程明平一家總算了了一樁心願,他高興地說:「等春節來臨了,我還加上一副『開門迎春年年順、出入平安事事興』。」這是我搬來新家的新希望,希望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