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個書生和老母親住在山腳下。書生十分孝順,為照顧老母親,常常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想隆冬想吃鮮筍,他都二話不說上雪山掘地求筍,有時就算自己吃野菜,也能給老母親一口好飯。
後來老母親年紀大,眼睛花了。書生從書中看到有人用鹿奶給老人洗眼睛,很有療效。書中甚至還說有人披上鹿皮,上山混入鹿群中取奶。書生合上書,很快在鄰人處借來了鹿皮,在一個傍晚時分披上鹿皮上山採奶。
話說書生披上鹿皮後,竟也和一頭大鹿兒差不起。看見了山上食草葉的鹿群,書生便悄悄向有小鹿和母鹿的方向移動。
鹿兒看到書生的鹿樣,稍作訝異,竟沒被驚動。等到書生匍匐到母鹿身下要裝奶的時候,母鹿卻焦躁起來。
書生默念:「大慈大悲的鹿兒,小子求一些鹿奶,只為孝順老母親,請您體諒。」
也不知是這話起了作用,還是鹿兒最終接納了這隻陌生的「鹿」。它安靜了下來,書生可以順利的接奶了。
就在他快要接好奶的時候,叢林的餘暉忽然反射了一道暗光,書生向光的來處一看,竟是一支已經搭上弓的箭頭。說時遲那時快,箭頭竟咻然射出,書生下意識地要躲避,但看見身前的小鹿兒,他猛地推開小鹿兒。
箭射透了書生的鹿皮,穿入胸膛。鹿群四散,他打好的鹿奶散落地上,染上了鮮血。
彌留之際,書生想起自己的老母親,不知她一個人怎麼辦,竟流下最後的眼淚。
獵鹿之人走進,看到自己打死了人,嚇得不輕。為了掩人耳目,他竟偷偷挖了坑,把書生埋了,慌忙逃離。
話說書生的老母親等到天黑不見兒子回來,竟一個人摸索著出門去尋找。一邊找,一邊呼喊。
直到天完全黑了下來,忽然叢林裡傳來書生的聲音:「娘,您怎麼跑出來了。」
老母親一聽兒子的聲音,安心下來。兒子攙扶過來了,可沒走幾步,老母親竟泫然落淚,身體顫抖不止。
那書生忙問,「母親,您怎麼哭了呢?」
老人家只哭得更厲害。
一直到了家門口,老人站著了,哭著對那書生說:「你且回去吧!莫讓家人等久了。」
書生聽罷大吃一驚,正要分辨。老人卻嘆了口氣,「你不是我兒,我兒見我,定會問我餓了沒,然後要背我回家。」
書生不禁窘迫,想道那書生果然孝心可嘉,自己怎麼裝,也無法逃過老人家的心啊。他作了個揖,然後掏出備好的鹿奶。
「老人家,你家公子託我將此物交於您,他已赴京趕考,高中即歸來。」
老人家聽到這裡,沒有收。她止住了眼淚:「莫再騙了,我兒此前連官都不要,更別說功名。如此說來,他竟先我而去了,難怪出門前,心疼得厲害。」
老人說完,悲呼三聲「心肝兒啊」,仰望身就倒。書生急上前攙扶,一探鼻息,竟心絞而氣盡。
書生萬分感傷。他跪地叩首,然後變回了鹿身,馱上老人家來到了書生被埋之地,將兩人合葬了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