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報恩》:成長是迷失自我,又找回自我的過程

2021-02-28 動漫美少年

「如果你遇到了不可思議又讓你困擾的事,不妨去探一探究竟,因為那裡……」故事以這句撲朔迷離的話作為開篇,與以往看過的吉卜力動畫開篇輕快的格調有些微不同,一開始就給了觀眾一個謎。

不過《貓的報恩》還是延續了宮崎駿簡單說故事的風格,講述了女高中生小春偶然救下險些喪身的貓王國王子後,遇到的一系列離奇事件,她也在經歷這些奇妙的事情中收穫了成長,堅定了自我。

小春是個毛毛躁躁的女生,和很多人的高中時代一樣,她喜歡睡懶覺,上學會遲到被老師批評,在喜歡的男生面前出醜會羞愧的無地自容……這樣平凡的生活,因為她救下了一隻會鞠躬、會說話的貓後發生了改變。

貓國王連夜到訪,表示在未來的日子裡會用自己的方式替兒子報恩。但是小春的生活不但沒有因為貓的報恩變得更加美好,反而遇到了很多麻煩。先是門前瘋長的狗尾巴草,再是學校收納櫃裡成群的老鼠,最後演化成去貓王國當王子妃……

就在小春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下聽到了一個神秘的聲音,要她去貓咪事務所。小春將信將疑地聽著她的指示找到了一隻叫「胖胖」的貓,在貓的帶領下來到了神秘的貓咪事務所,這裡的事物都是由人們融合了願望和情感完成的作品,都擁有自己的靈魂。所以貓男爵、黑鷹的雕像都在小春面前活動了起來,還答應幫她脫離險境。

如果之前看過《側耳傾聽》的朋友應該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貓男爵和「胖胖」都是出現於《側耳傾聽》中的。只是《貓的報恩》中添加擬人的元素,讓貓男爵和「胖胖」都有了人類的靈魂,在小春的成長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胖胖說:「貓王國是無法掌控自己時間的人去的。」所以一開始貓男爵就告訴小春最好要學會掌控自我時間。儘管如此,被邀往貓王國的小春還是差點被迷惑,變成了貓。幸好貓男爵及時趕到,讓她保持住了自我。

其實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如同小春一樣會經常陷入迷茫,會遇到不可思議又讓自己困惑不已的事。這個時候,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忽視它,繼續過著自己原有的生活,但迷茫的心情將會時不時關顧;二是像小春一樣懷著敬畏的心情去一探究竟。或許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甚至可能會迷失自己,但是當你真正經歷一番,領悟了真知,便得以成長。

小春在險些變不回人形的時刻,依然說著:「無論是我救了貓王子,還是我的糊裡糊塗,這些都是找回自我的重要過程。」所以我們不要害怕迷茫,勇敢面對就對了,正如宮崎駿說的,「你應該要學著做你自己,面對真實的自我,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就什麼都不用懼怕。」


相關焦點

  • 《貓的報恩》:作為報答,我愛上了那隻貓
    不是所有的報恩都是好事情。《貓的報恩》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故事改編自漫畫家柊葵的漫畫。
  • VOA慢速英語: 貓的砂紙舌頭如何進行自我深層清潔
    愛貓人士都知道貓這類動物會花很多時間來清潔自己。貓會用舌頭清潔皮毛上的汙垢,平順毛髮。Scientists are now learning how the rough, sandpaper-like surface of cats』 tongues helps the animals get clean and stay cool.
  • 中南哲學月 | 李熙: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
    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時間:12月11日(周三)晚上7:30地點:中南大學本部科教南樓403主講人:李熙李熙,中南大學哲學系講師,主要學術興趣在數理邏輯裡柯爾莫哥洛夫複雜性相關的問題和基於通用強化學習模型
  • 王浩然:名校少年的成長與自我探索
    雖然可能跟我比較生的人看我跟小時候沒有什麼變化,一直都挺皮,但是真正跟我熟的人看我的話肯定是不一樣的,就是能感覺在康福這幾年的過程中,到我是從內向到外向的轉變。」談起自己性格轉變的原因,王浩然提到了康福小組合作和開放式學習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跟老師交流的過程增強溝通能力,比應試教育對能力的培養好很多。
  • 飲食專家瑞肯:斷食療法找回迷失的健康
    這是現代人被種種錯誤的資訊、圍繞的可悲現象,導致生病時,採取抑制的手段而妨礙了身體自我排毒。「感冒的不適即在提醒我們身體累積的毒素已經不勝負荷了,利用藥物、打針等方法反而幹預排毒的進行,而且還把毒素反壓回體內。「一些醫生朋友聽了我的言論,生氣了2 年,最後卻跑來說:『瑞肯你是對的!從此我的生命就被你顛倒了。』我也跟他們說:『你們也把我的生命顛倒了!』」
  • 陳海賢對談楊天真 | 如何應對自我懷疑
    兩個人從《了不起的我》這本書出發,聊了很多關於自我認知、自我懷疑的內容。比如,如何應對外界的評價?如何找到自我價值?以下是本次對談的精華內容,希望能給你新的收穫。 Q:海賢老師在寫書的時候,覺得什麼事情是最難的?
  • 雙語閱讀:迷失,讓你發現真正的自己
    —Henry David Thoreau迷失自我,才能發現自我。——亨利·大衛·梭羅(美國作家及自然主義者)Everything about my future was ambiguously assumed.
  • 如何評價微軟最新產品:迷失了自我
    當年回望久違的IE、Hotmail和MSN等產品,你必須得承認,過去的微軟曾經走在網際網路的正確軌道上,而且走得其實還是不賴的。但是,今天,微軟真的更加更加脫軌了,更加迷失了。
  • 本我自我與超我
    自我:人格中意識部分,是來自本我經外部世界影響而形成的知覺系統,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下,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這部分在事實原則指導下,既要獲得滿足,又要避免痛苦。自我負責與現實接觸,是本我與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監督本我,又能滿足超我。
  • 一次自我倡導活動的記錄
    隨著社會福利工作的變遷和專業服務要求的提升,我們在身心障礙者的觀念與運作上,也已由過去以訓練他們自我照顧能力為主逐漸調整為讓身心障礙者儘可能的以自身能力去參與、體驗以及學習社會生活為主。自我倡導作為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的核心成分,身心障礙者從依賴到獨立的重要轉折。自我倡導是自我決定的關鍵性成分,是通向自我決定的重要階梯,良好的自我倡導行動可以導致更好的自我決定。國慶前,我們一起設計、討論、參與了為祖國慶生和國慶假期為主題的自我倡導活動。
  • 白卉子:不斷突破自我,蛻變成碟
    近年來,隨著《奇星記之怒馬鮮衣少年時》與《暖愛》等劇的開播,白卉子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並不斷的突破自我的平臺,接連扮演了敢愛敢恨的明珍與護哥心切的江泊兒,讓觀眾們漸漸對白卉子有了新的認識。白卉子明白,身為一個出道不久的新生代演員,被觀眾冠以的標籤所限制就等於限制住了自己的人生,必須不斷的挑戰和嘗試,才能突破自我,從而為觀眾帶來更多耳熟能詳的經典角色,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一個全新的白卉子。
  • 貼標籤和撕標籤:19年,不設定,活出自我
    每個人的體內,其實都住了三個「自我」,一個是生命最初、不能被清醒意識的「本能的自我」,一個是此時此刻的「現實的自我」,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希望成為的
  • 酷炫青春:自我要求高
    她對自我的要求高,近乎「完美主義」。其實,在不自覺中,她那「自我要求高」的個性也影響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同學們都很怕被安排與她同組,覺得不論怎麼做,都達不到她的要求。有些同組的同學,乾脆什麼都不做。因為知道她一定有意見,挑三挑四;表達意見總被她駁回,同學也講不過她。同學們,若你遇到這樣的一個人,也會拒而遠之吧!
  • 靜進醫生:孤獨症兒童的自我意識
    這一特性恰是在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上逐漸進化而來的。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願望,具有目的行為及主觀能動性;它在人的自我防禦/保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那就是知道自己「半斤八兩」、還是「無所不能」,避免與他人發生直接衝突而「忍辱負重」或是「臥薪嘗膽」。
  • 暖心人物 李夢龍 | 完善自我 破繭成蝶
    因為是輪轉醫生,李夢龍現在被派往外三科,在那裡他依舊是個暖心醫生,當給受傷的孩子換藥時,他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小心翼翼包紮傷口;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主動攙扶,他說:「對我來說,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救治生命而努力,我還在積累經驗,我希望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
  • 安棟 | 報恩的老鼠
    報恩的老鼠            老虎被獵人抓獲,捆在一棵大樹上,它害怕地大聲喊叫
  • 自我參照效應:戀愛時如何正自己的心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到一種"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的影響。所謂"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就是指我們在接觸到與自己有關的信息或者事情時,最不可能忽視或者出現遺忘。  自我參照效應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感情中尤為明顯,這通常表現在女生的不安全感上。
  • 焦俊豔:在他我與自我的抗衡中,尋找自己
    黑色短袖、黑色牛仔褲、白色毛衣 均為Club Monaco《我家那閨女》的熱播也讓許多的人從更為真實純粹的角度了解了這個女孩不加修飾的另一面,無論是對於素顏的毫不避諱,還是對於自我觀念的大膽流露,都跳脫出了大眾對於「女演員」的標籤和定義,勇敢追尋著一個最真實的自我。
  • 《信箋故事》:未成年人性侵案受害者的自我剖析.
    她從選擇忘記,到重新逼迫自己找回記憶,再到承認自己是受害者,珍妮芬一遍一遍經歷著我們無法想像的痛苦。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珍妮芬永遠猶疑不定。她困惑於自己對事情細節的遺忘,更恐懼真正揭開真相後的鮮血淋漓。這一次,我們從一個堅強的受害者的自我剖析中,直面未成年猥褻性侵帶來的傷害。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有16種共同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