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1月2日),在「得到」聯合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辦的陳海賢《了不起的我》上海首發式上,作者陳海賢老師和壹心娛樂創始人&CEO楊天真老師,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談。
兩個人從《了不起的我》這本書出發,聊了很多關於自我認知、自我懷疑的內容。比如,如何應對外界的評價?如何找到自我價值?以下是本次對談的精華內容,希望能給你新的收穫。
Q:海賢老師在寫書的時候,覺得什麼事情是最難的?
Q:請問楊老師,明星常常也會遇到公眾的質疑,而且這種質疑的強度、程度是很大的,這會不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呢?
楊天真:每個人價值體系是不一樣的,你自我懷疑的程度和你的價值體系是建立在外部評價上,還是自我評價上有關。絕大部分人的價值體系,是建立在外部評價系統上的,比如父母、親友或者他尊敬的人。有一些人的價值評價系統更脆弱,它建立在陌生人身上,他會很容易因為別人對他的評價感到不高興。如果這種人當了明星,他會很慘。那麼最強大的人,就是評價系統在自己身上,比如我這樣的。千萬人羞辱我,我都不會在意,因為我自己有做這件事的原因和理由。反過來,就算一萬個人誇我,如果我覺得這件事沒做好,那我就會否定這件事。所以,我的評價總是在我自己身上。當然,我也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但是頻率很低。而且,我自己肯定是能修復的。
(我們的「了不起的我」同步攝影展,持續到11月10日,歡迎到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來看展)
Q:楊老師,你在剛入行的時候是什麼狀態?你到今天克服了什麼?你覺得最困難也最了不起的東西是什麼?
楊天真:我剛入行的時候就做到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當時,我的老闆就說,我以後一定會成為這個行業最優秀的人。我在大二的時候,就決定要當經紀人,然後要考一個經紀人的證。通過考試,我知道一位大前輩,王京花老師,她後來成為了我的第一任老闆。知道她後,我要到了她的手機號,給她發了條簡訊說,我很優秀,很想和她一起工作。後來她回了我的簡訊,讓我去公司見一面。我去見了她,結果當天下午就在她的公司開始工作了。我剛入行的時候,就在想,這個行業還有什麼沒有做到的?那時候是2006年,播客剛剛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就是現在的vlog。我就研究播客,寫了一個PPT給我老闆。我老闆當時驚呆了,她說那是她收到的第一個PPT。因為當時才2006年,連PPT都很少人用。我一直覺得,創新是我人生的第一要素,我就喜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然後別人抄我,我再幹別的更新的事情。
陳海賢:天真老師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是一個很早就知道很多事情答案的人,包括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的內心特別堅定,所以,任何評價其實都不容易影響她。我覺得這特別好。可是,一般人很難做到,是不是?不知道答案也有好處。我在這本書裡有寫一段話,我說有些事你不能太早知道答案,尤其你知道的這個答案是真的,你又沒法退回不知道的狀態。可是太早知道答案,你就缺乏探索答案的過程。比如,你如果很早就知道,自己和那個人什麼時候會分手,你就很難保證自己能再享受這段戀愛的樂趣,是不是?其實,這本書裡寫的所有關於自我發展的東西,都不是答案,而是告訴你怎麼展開探索的過程。我在書裡講到一個點,叫「局部知識」。就是我們對愛情的理解、對關係的理解、對自我的理解,都是局部的。局部之外,一定還有更多。如果你承認這一點,你就會對局部之外的東西感到好奇,會想要探索。有的人說自己不自信,我不會說你要自信。有人說很悲觀,我也不會說你要樂觀。我會說,不要把「不自信」、 「悲觀」變成一個不可變的絕對真理,一個確定的答案。你只需要提醒自己,不自信只是一個部分、一個階段的特徵。它可能是一個坎兒,但它只是某個階段的坎兒,邁過去就好了。把「不自信」當作一個局部的認知,那局部之外你還有什麼特質,可以去探索。這本書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安排,就是在每一章的最後一篇文章,都會以某種形式否定前面的內容,讓書的內容進一步深化。比如,在關於行為改變的那一章,我最後說,不改變也是一種改變。在關係的那一章,我最後說,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獨立,強調人和人要課題分離,但獨立是為了更好地連接起來。這些安排都在提醒我們局部知識的重要。局部知識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意味著開放,而開放就是自我發展的根基。
如果你覺得,只看對談的精華內容還不夠過癮,可以點擊購買《了不起的我》這本書,把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自己能夠用得上的自助能力。即日起至11月30日,凡是購買《了不起的我》的讀者,去微博曬圖,並添加話題#了不起的我#,@羅輯思維官方微博,就有機會獲得最高價值498元的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