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賢對談楊天真 | 如何應對自我懷疑

2021-02-28 羅輯思維

上周六(11月2日),在「得到」聯合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舉辦的陳海賢《了不起的我》上海首發式上,作者陳海賢老師和壹心娛樂創始人&CEO楊天真老師,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談。

兩個人從《了不起的我》這本書出發,聊了很多關於自我認知、自我懷疑的內容。比如,如何應對外界的評價?如何找到自我價值?

以下是本次對談的精華內容,希望能給你新的收穫。

 

Q:海賢老師在寫書的時候,覺得什麼事情是最難的?

陳海賢: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寫了本很了不起的作品;但情緒低落的時候,我也會懷疑,這本書真的有人看嗎?我寫書的整個過程,伴隨著大量這樣的自我懷疑。最開始,我會很不適應,覺得這是不是意味著我這個人不夠好?甚至很糟糕?不是,我寫第一本書、做第一門課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的。無論寫書、做課,還是做心理諮詢,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任何創作都要面對很多未知和模糊,然後去探索有價值的東西,把它們整理出來。這個過程一定伴隨著很多自我懷疑。慢慢地,我就有經驗了。當我又在跟自己說,你寫的什麼玩意,你現在沒有什麼能力了,真的沒人喜歡你的時候,我心裡同時有另一個聲音告訴我自己,我又進入了一個創造的周期。天真老師也在做創造,其實,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創造的部分。我們都要去面對很多原來不知道的東西,然後慢慢地往前走。所以,如果你要走這樣的一條路,自我懷疑就是這條路上不可避免的東西。

Q請問楊老師,明星常常也會遇到公眾的質疑,而且這種質疑的強度、程度是很大的,這會不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呢?

楊天真:每個人價值體系是不一樣的,你自我懷疑的程度和你的價值體系是建立在外部評價上,還是自我評價上有關。絕大部分人的價值體系,是建立在外部評價系統上的,比如父母、親友或者他尊敬的人。有一些人的價值評價系統更脆弱,它建立在陌生人身上,他會很容易因為別人對他的評價感到不高興。如果這種人當了明星,他會很慘。

那麼最強大的人,就是評價系統在自己身上,比如我這樣的。千萬人羞辱我,我都不會在意,因為我自己有做這件事的原因和理由。反過來,就算一萬個人誇我,如果我覺得這件事沒做好,那我就會否定這件事。所以,我的評價總是在我自己身上。當然,我也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但是頻率很低。而且,我自己肯定是能修復的。

(我們的「了不起的我」同步攝影展,持續到11月10日,歡迎到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來看展)

Q楊老師,你在剛入行的時候是什麼狀態?你到今天克服了什麼?你覺得最困難也最了不起的東西是什麼?

楊天真:我剛入行的時候就做到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當時,我的老闆就說,我以後一定會成為這個行業最優秀的人。我在大二的時候,就決定要當經紀人,然後要考一個經紀人的證。通過考試,我知道一位大前輩,王京花老師,她後來成為了我的第一任老闆。知道她後,我要到了她的手機號,給她發了條簡訊說,我很優秀,很想和她一起工作。後來她回了我的簡訊,讓我去公司見一面。我去見了她,結果當天下午就在她的公司開始工作了。我剛入行的時候,就在想,這個行業還有什麼沒有做到的?那時候是2006年,播客剛剛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就是現在的vlog。我就研究播客,寫了一個PPT給我老闆。我老闆當時驚呆了,她說那是她收到的第一個PPT。因為當時才2006年,連PPT都很少人用。

我一直覺得,創新是我人生的第一要素,我就喜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然後別人抄我,我再幹別的更新的事情。

陳海賢:天真老師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是一個很早就知道很多事情答案的人,包括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的內心特別堅定,所以,任何評價其實都不容易影響她。我覺得這特別好。可是,一般人很難做到,是不是?不知道答案也有好處。我在這本書裡有寫一段話,我說有些事你不能太早知道答案,尤其你知道的這個答案是真的,你又沒法退回不知道的狀態。可是太早知道答案,你就缺乏探索答案的過程。比如,你如果很早就知道,自己和那個人什麼時候會分手,你就很難保證自己能再享受這段戀愛的樂趣,是不是?其實,這本書裡寫的所有關於自我發展的東西,都不是答案,而是告訴你怎麼展開探索的過程。我在書裡講到一個點,叫「局部知識」。就是我們對愛情的理解、對關係的理解、對自我的理解,都是局部的。局部之外,一定還有更多。如果你承認這一點,你就會對局部之外的東西感到好奇,會想要探索。有的人說自己不自信,我不會說你要自信。有人說很悲觀,我也不會說你要樂觀。我會說,不要把「不自信」、 「悲觀」變成一個不可變的絕對真理,一個確定的答案。你只需要提醒自己,不自信只是一個部分、一個階段的特徵。它可能是一個坎兒,但它只是某個階段的坎兒,邁過去就好了。把「不自信」當作一個局部的認知,那局部之外你還有什麼特質,可以去探索。

這本書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安排,就是在每一章的最後一篇文章,都會以某種形式否定前面的內容,讓書的內容進一步深化。比如,在關於行為改變的那一章,我最後說,不改變也是一種改變。在關係的那一章,我最後說,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獨立,強調人和人要課題分離,但獨立是為了更好地連接起來。這些安排都在提醒我們局部知識的重要。局部知識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意味著開放,而開放就是自我發展的根基。

如果你覺得,只看對談的精華內容還不夠過癮,可以點擊購買《了不起的我》這本書,把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自己能夠用得上的自助能力。即日起至11月30日,凡是購買《了不起的我》的讀者,去微博曬圖,並添加話題#了不起的我#,@羅輯思維官方微博,就有機會獲得最高價值498元的獎品。

相關焦點

  • 楊天真:如果你喜歡一個愛豆,不必為他工作
    在短視頻、直播、大碼女裝業務、錄製綜藝以及經紀業務管理的五條業務線裡,楊天真試圖完全打通這些版塊,儘量地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合力。這半年以來,楊天真或已摸索出部分新業務的一些規律,但是卻難以有可以分享的經驗。不過,作為參與錄製綜藝的嘉賓,楊天真已經有了一些可以分享的所得。
  • 手術室如何應對火災?
    當手術室發生火災,我們應該如何應急處理?術中全麻的患者,我們又如何將其安全轉運?近期,A座手術室召開了一年一度的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手術室發生火災與醫院其他部門應對火災的方法有所不同,當火勢較小且能控制時,醫護人員及患者無需撤退,由巡迴護士報告護士長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予以撲滅,如有可能蔓延擴大的,立即敲碎火警破玻器報警,在不危及周圍人員安全的情況下,一方面立即採取相應措施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擴大,一方面向醫院消防辦匯報。
  • 楊天真準備出道?張藝興演唱會?
    張天愛影視資源其實一直不錯,電影方面合作的基本都是一線演員和大導,電視劇方面之前的《武動乾坤》也是好餅。楊天真也有雜誌要拍了,她自己的生活就和藝人差不多了。她增加了曝光度,也是對她手下藝人的另一種宣傳。張藝興要開演唱會?張藝興為他的演唱會準備了很久了,為了開演唱會對檔期,還推了不少活動。他的生活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工作,尤其是做音樂還是他發展的重點,影視方面資源一般。
  • 《律政英雄》:木村拓哉的自我救贖 日劇
    「時代在變,你如何應對」?木村如果真想突圍,絕不應該毫無自信地去重複一個已經過去十幾年的角色,而應該從自己表演方式上主動求變。
  • 血透室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自網絡作為血透護士,如果透析過程碰到這樣的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我們該如何緊急應對---保證自己安全、幫助透析者快速安全離開事發現場。宣教主題是:透析室發生火災、地震時,洗腎者該如何自救。 患者和家屬一起受教,宣教護士仔細講解。如果發生火災、地震,透析者棄血逃生要領:▲第一步:關機(停泵)▲第二步:夾閉動靜脈管路和內瘻穿刺針及透析導管▲第三步:斷開管路和針(血透導管)的連接▲第四步:留針快逃。
  • 火影博人傳:佐良娜開啟萬花筒後,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副作用?
    但是沒有兄弟姐妹的佐良娜,該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想要應對寫輪眼帶來的副作用,就一定要開啟永恆萬花筒寫輪眼,但是開眼的條件非常的苛刻,必須要移植自己親兄弟的萬花筒寫輪眼才能開眼。佐良娜沒有兄弟姐妹,無法做到像佐助、斑那樣的開啟方式。
  • 「撲克公主」Molly Bloom推出新播客,探討如何應對逆境
    後來她推出並主持了新博客OneWorldGroup,每天探討如何應對逆境。莫莉在經歷了各種地下撲克世界的考驗後回到了科羅拉多州,她從這些經歷中汲取了經驗,以此作為一種方法,幫助觀眾應對正在進行的COVID-19大流行的孤立和逆境。該播客是在BigSpeak.com平臺上啟動的,標題很簡單,「與Molly Bloom一起抗擊COVID-19隔離」。
  • 自我參照效應:戀愛時如何正自己的心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到一種"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的影響。所謂"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就是指我們在接觸到與自己有關的信息或者事情時,最不可能忽視或者出現遺忘。  自我參照效應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感情中尤為明顯,這通常表現在女生的不安全感上。
  • 靜進醫生:孤獨症兒童的自我意識
    其基本認知元素就是「我是誰」、「我會什麼、不會什麼」、「我如何保持低調或是友誼,才能夠保全自己」諸如此類。人類進化至今,自我意識印刻在我們的認知深層,促成了我們識別敵友、倫理道德、害羞窘迫、價值觀念、助人為樂及利他行為等。三歲以後的正常兒童,將個人行為與所接受的道德和價值觀做比較時,他們會自動地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提高自我意識上。
  • [講座]香港的醫療衛生政策改革: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挑戰?
    ——人大國發院專題講座主題:香港的醫療衛生政策改革: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體系如何應對挑戰?
  • 我很好奇,假如莫保姆當庭拒絕指定律師,主審法官會如何處理?
    對如此不配合工作的辯護律師,主審法院是很頭疼的,因為隨時都可能有變數出現,而法院和法官應對變數的意識和能力顯然有限,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不足以應對這種隨時出現的變數。所以,當黨律師退庭時,就有人預期他可能會被排除出局;他自己在退庭時也聲明告誡自己的同行,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 2015考研複試:面試自我介紹中文模板
  • 侃妹丨弔詭的懷疑,被消費的情緒
    侃妹只想和大家聊一聊「懷疑」這件事。有「懷疑」精神當然是一件好事情。1976年,北島的那一句「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足以讓全中國的年輕人熱血沸騰。在今天,「懷疑」也有助於我們撥開迷霧,一步步走近事實的真相。但關鍵在於,我們是以一種怎樣的態度而懷疑。我們是為了追求真相,還只是本能地怕自己受到傷害?
  • 災後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同樣重要
    哥斯大黎加環境部門表示,該國正在評估自然災害的心理影響,並針對氣候變化所引起的各類極端天氣事件,著手考慮制定最佳應對方案。哥斯大黎加正在制定「國家適應計劃(NAP)」。該計劃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計劃,把人們的心理健康納入了考量範圍。計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臺。
  • 中南哲學月 | 李熙: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
    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時間:12月11日(周三)晚上7:30地點:中南大學本部科教南樓403主講人:李熙李熙,中南大學哲學系講師,主要學術興趣在數理邏輯裡柯爾莫哥洛夫複雜性相關的問題和基於通用強化學習模型
  • VOA慢速英語: 貓的砂紙舌頭如何進行自我深層清潔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貓是如何用粗糙的、如砂紙般的舌頭幫助自己保持清潔和清爽的。The secret: small hooks that stand up on the tongue — with scoops, small rounded areas, built in to carry saliva deep into all that hair.
  • 銀盾保安積極應對、助力北京戰「疫」
    全面貫徹實施「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積極應對,聯防聯控、科學處置,加強宣教的工作原則,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工作要求。每日在辦公樓、宿舍噴灑消毒水,進行全方位徹底消毒;做好人員進出登記、體溫檢測;做好口罩、測溫儀、消毒水、酒精、洗手液等防控物資儲備和防護應急預案準備;實行分餐制,避免人群集聚;通過多項舉措保障員工的健康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 《貓的報恩》:成長是迷失自我,又找回自我的過程
    不過《貓的報恩》還是延續了宮崎駿簡單說故事的風格,講述了女高中生小春偶然救下險些喪身的貓王國王子後,遇到的一系列離奇事件,她也在經歷這些奇妙的事情中收穫了成長,堅定了自我。所以一開始貓男爵就告訴小春最好要學會掌控自我時間。儘管如此,被邀往貓王國的小春還是差點被迷惑,變成了貓。幸好貓男爵及時趕到,讓她保持住了自我。
  • 如今推出新播客,探討如何應對逆境!
    後來她推出並主持了新博客OneWorldGroup,每天探討如何應對逆境。莫莉在經歷了各種地下撲克世界的考驗後回到了科羅拉多州,她從這些經歷中汲取了經驗,以此作為一種方法,幫助觀眾應對正在進行的COVID-19大流行的孤立和逆境。該播客是在BigSpeak.com平臺上啟動的,標題很簡單,「與Molly Bloom一起抗擊COVID-19隔離」。
  • 《信箋故事》:未成年人性侵案受害者的自我剖析.
    成年的珍妮芬對望那個少女珍妮芬,終於開始懷疑自己曾經信誓旦旦以為的初戀,是否背後有隱情。13歲的珍妮芬被父母送去教練簡家,和一群孩子一起訓練馬術。比爾是孩子們的田徑教練。比爾已經年過四十,他和簡是婚外情關係。比爾是「獵手」,簡是「獵犬」,而和珍妮芬一樣的孩子們,是「獵物」。